人员
刘震(研究员)
刘震(研究员)
德国慕尼黑大学印度伊朗学系(Indologie und Iranistik)博士,掌握梵语、藏语、巴利语等多种专业外语,曾在慕尼黑大学担任教员,现为我院研究员,复旦大学甘地与印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吠陀和吠陀宗教文学,中印文学比较,印度大小乘佛教,印、藏、汉佛教文献比较以及梵语写本。作为主要承担人参与的《长阿含经》写本研究入选德国研究协会(DFG)国家资助项目。
1. 《禅定和苦修——关于佛陀传原初梵本的发现与研究》(Versenkung und Askese. Eine neue Sanskrit-Quelle zur Buddha-Legende),博士论文,2008年7月由Mikroform Karl-Heinz Limbeck出版。
2. The Dharmadhātustava. A Critical Edition of the Sanskrit Text with the Tibetan and Chinese Translations. A Diplomatic Transliteration of the Manuscript and Notes, China Tibetology Publishing House & 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Press, 2015.
相关书评:
徐文堪,《吉尔吉特写本研究的可喜成果》,《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1年3月20日。
宗玉媺,《评刘震著〈禅定与苦修〉》,《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39期。
5. 从百颂体《弥勒授记经》来看中印及周边的文化交流.pdf,《复旦学报》2009年第5期。
6. 以唯识理论来试解梵文写本的疑难之处.pdf,收入杭州佛学院编《吴越佛教》(第四卷),2009年。
7. 用多种语文对勘来辅助汉文《大藏经》的新修工作.pdf,《2010年佛学研究论文集——第一届“国际佛教大藏经”学术研讨会》,财团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会。
8. 百颂体“弥勒授记经”概述.pdf,张定京、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编《突厥语文学研究——耿世民教授八十华诞纪念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9. 印度学漫谈.pdf,《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6月15日。
10. 吕德斯与西格追思.pdf,《西域文史》第5辑,2010年12月。
11. 梵本《长阿含》概述.pdf,《西域研究》2011年第1期。
12. 被普及化的玄奘与被边缘化的因明——兼评郑伟宏《〈因明大疏〉校释、今译、研究》.pdf,《史林》2011年第3期。
13. 德国佛教艺术史研究方法举隅:以九色鹿故事为例.pdf,《史林》2012年第1期。
14. “菩萨苦行”文献与苦行观念在印度佛教史中的演变.pdf,《历史研究》2012年第2期。
15.绝学重光、潮流再引——《因明大疏》研究百年.pdf,《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
16.《赞法界颂》、不空金刚和唐代密宗.pdf,《首届大兴善寺唐密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16. 从季门传承来管窥德国和中国印度学的源流.pdf,《新史学》第十辑,2013年。
18.发现自西藏自治区的梵本《赞法界颂》.pdf,《中国藏学》(英文版),2013年3月。
19.百年中国因明研究的理念、意义与方法——“百年中国因明研究”概要之四.pdf,(与汤铭钧合著)《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一期。
20.《赞法界颂》源流考.pdf,《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一期,总第145期。
21.Some Reflections on an Early Mahāyāna Text Hastikakṣyasūtra 《早期大乘經 <象腋經>考》.pdf,(与 Huaiyu Chen 合著),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ISSN 0041-977X)(Volume 77:2),剑桥大学出版社,2014年。
22.《何谓“道场”?》.pdf,《复旦学报》2015年第6期,第96-107页。
23.劉震 陈靖文:略论波斯文本_弥勒授记经 .pdf,《西域研究》2017年第一期,第128-141页
24.Liu Zhen:2017 Dharmardhātustva found in TAR.pdf, Sanskrit Manuscripts in China Ⅱ,第173-222页
研究:
1. 新疆和西藏地区新发现的写本。
翻译:
1. Geldner, Karl Friedrich (盖尔德纳), Der Rig-Veda (《梨俱吠陀》), Havard University Press, Havard, 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