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院

小型学术研究会(120)| 毛秋瑾:明代吴门画家山水画中的隐逸主题与表现图式


小型学术研究会(120)| 毛秋瑾:明代吴门画家山水画中的隐逸主题与表现图式

时间:2017年6月13日15:00-17:00

地点: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801报告厅

主持人:邓菲  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


演讲者个人简历:

毛秋瑾,江苏无锡人,2006年获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艺术史哲学博士。2011-2012学年为北京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2015-2016学年获得香港北山堂基金资助,作为“利荣森纪念访问学人”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交流访问,研究馆藏中国书画。曾任职于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现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库专家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出版有译著《中国石碑:一种象征形式在佛教传入之前与之后的运用》(商务印书馆,20114月);专著《墨香佛音:敦煌写经书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6月)、《敦煌吐鲁番文献与名家书法》(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7月)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讲座内容摘要:

隐逸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元代晚期,江南地区的文人画家大多过着隐居的生活,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对山水林泉的体会和感受,寄托自己的隐逸心曲。到明代中叶的苏州,隐逸思想更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特征,吴门的文人画家们也都有着隐居生活的体验。本讲座以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吴门画家为中心,探讨他们山水画作中的隐逸主题。笔者发现,在吴门画家的山水园林绘画中,和隐逸主题有关的画作经常有着相似的构图,这些图式与画家想要表达的思想是否有关?本讲座将考察这类图像的历史渊源,分析吴门画家笔下图像构成的特征,探讨特定图式隐含的寓意。


2017-06-07



发布时间: 2017/06/07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