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ian Handlin(文史讲堂140) 希伯来大学教授 |
Mahosadha’s Cunning and the Cretan Labyrinth “大药”的狡黠和克里特的迷宫 |
|
罗志田(文史讲堂139) 四川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
道出于三——西方在中国的再次分裂及其影响 |
|
Ulrike Roesler(文史讲堂138) 牛津大学藏地与喜马拉雅研究教授 |
The Tibetan understanding of "Indian language" (rgya gar skad) 藏地对“印度语”的理解 |
Ulrike Roesler文史讲堂138.avi |
荣新江(文史讲堂137) 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
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写本书籍之路 |
荣新江文史讲堂.7z |
侯旭东(文史讲堂136)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
作主——中国古代人-事/物关系新探 |
侯旭东文史讲堂136.avi |
白永瑞(文史讲堂135) 韩国延世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荣誉教授 |
再次为历史学辩护——与东亚的互相嫌恶感及帝国论述面对面 |
白永瑞文史讲堂135.7z |
白谦慎(文史讲堂134)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 |
晚清官员收藏活动研究 |
白谦慎文史讲堂134.7z |
钟鸣旦(文史讲堂133) 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教授 |
书籍的文化间巡回传播——在十七世纪的中国建构一个“之间”的文本社群 |
钟鸣旦文史讲堂133.7z |
孟彦弘(文史讲堂132)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
写本时代的典籍抄写格式与装帧 |
孟彦弘文史讲堂132.avi |
池内敏(文史讲堂131) 日本新潟大学现代社会文化研究科副教授 |
近世东亚漂流民送还体制与漂流记 |
池内敏文史讲堂131.7z |
小川隆、土屋太祐、柳幹康(文史讲堂130) 小川隆:日本驹泽大学综合教育研究部部长、教授 土屋太佑:日本新潟大学现代社会文化研究科副教授 柳幹康:日本花园大学禅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 |
小川隆、土屋太祐、柳幹康三人对谈:中日两国的禅宗史研究之现状、问题与前瞻 |
小川隆等三人对谈130.7z |
Dominic Sachsenmaier (文史讲堂129) 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 |
Between Hegemonies——Global Perspectives on 17th-Century Chinese Catholicism |
Dominic Sachsenmaier文史讲堂.7z |
施耐德(文史讲堂128) 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 |
何谓现代性?何谓保守主义?——学术理论的特殊化与学术话语的未来 |
施耐德文史讲堂.zip |
吴玉贵(文史讲堂127)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 |
古代突厥汉文史料整理刍议 |
吴玉贵文史讲堂127.7z |
刘国忠(文史讲堂126) 清华大学教授 |
清华简与古代文史研究 |
刘国忠文史讲堂126.7z |
区建英(文史讲堂125) 日本新潟国际信息大学教授 |
丸山真男思想史学的轨迹 |
区建英文史讲堂125.7z |
李成市(文史讲堂124)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 |
日本历史学界“东亚世界论”的意义和课题 |
李成市文史讲堂 |
车惠媛(文史讲堂123) 韩国延世大学教授 |
徐光启与壬辰战争(1592-1598) |
车惠媛文史讲堂123.7z |
钟鸣旦(文史讲堂122) 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 |
在原典与批注之间:十七、十八世纪中文典籍之欧洲阅读 |
钟鸣旦文史讲堂 |
夫马进(文史讲堂121) 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
朝鲜朴齐家的“北学”与日本的“兰学”:18世纪后期从日本朝鲜看中国 |
夫马进文史讲堂 |
王汎森(文史讲堂120) 台湾“中研院”院士 |
思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 |
王汎森文史讲堂120.avi |
尤尔根·奥斯特海默(文史讲堂119) 康茨坦茨大学近现代史教授 |
The problem of time in global history |
奥斯特海默文史讲堂 |
达素彬(文史讲堂118) 德国佛莱堡大学东亚历史系教授 |
Perspectives on Territorial Nationalism in Republican China |
达素彬118.avi |
韩嵩文(文史讲堂117) 威廉与玛丽学院副教授 |
晚清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以林纾与曼法卢提为例 |
韩嵩文文史讲堂117.7z |
孙志新(文史讲堂116)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国艺术主任 |
海外藏珍——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收藏历史 |
孙志新文史讲堂 |
渡边浩(文史讲堂115)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
从“Religion”到“宗教”——明治前期日本人的一些思考和理解
|
渡边浩文史讲堂115.zip |
甘怀真(文史讲堂114)
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
夜郎是否自大:论西汉时外围政权与中国的关系
|
甘怀真文史讲堂视频 |
赵鼎新(文史讲堂113)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
|
《儒法国家》的理论和经验 |
赵鼎新文史讲堂 |
李欧梵(文史讲堂112)
香港中文大学冼为坚中国文化讲座教授
|
漫谈晚清文学与文化史的关系 |
李欧梵文史讲堂 |
胡晓真(文史讲堂111)
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
|
明清文学中的西南叙事 |
胡晓真文史讲堂 |
川岛真(文史讲堂110)
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
|
中国近代外交的形成和现代中国 |
川岛真文史讲堂 |
王晴佳(文史讲堂109)
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 |
清代考证学与中日史学近代化之不同取向 |
王晴佳文史讲堂109部分.flv |
周质平(文史讲堂108)
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
|
国界与是非:胡适英文笔下的中国情怀 |
周质平文史讲堂108.avi |
王炳华(文史讲堂107)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语言研究所特聘教授
|
孔雀河青铜时代与印度、伊朗古代文明 |
王炳华文史讲堂 |
张总(文史讲堂10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
三阶教研究——从佛教艺术入手 |
|
末木文美士(Sueki Fumihiko)(文史讲堂105)
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教授
|
日本的思想与佛教——以自然观为线索 |
|
马戎(文史讲堂104)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
民国边疆史与地方军阀研究 |
马戎《民国边疆史与地方军阀研究》.zip |
王明珂(文史讲堂103)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
边缘文本与边缘研究 |
边缘文本与边缘研究.zip |
羽田正(文史讲堂102)
东京大学教授
|
世界史|全球史与历史学家的自足点 |
羽田正文史讲堂 |
齐东方(文史讲堂101)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
生与死——两个世界的徘徊 |
|
郑岩(文史讲堂100)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
何物“铁袈裟”:一件作品,两种历史 |
郑岩文史讲堂100.7z |
沈卫荣(文史讲堂99)
清华大学中文系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
|
从“演揲儿法”中拯救历史——元朝藏传佛教传播历史的重构与解读 |
沈卫荣文史讲堂99.7z |
谢继胜(文史讲堂98)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汉藏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
平措林寺六体真言碑与蒙元时期真言碑源流——11至14世纪多民族艺术关系史研究 |
谢继胜文史讲堂98.7z |
蔡九迪(文史讲堂97)
芝加哥大学中国文学、东亚语言与文明教授
|
前台后台,人门鬼门——清代宫廷舞台空间新探 |
蔡九迪97.MP3 |
衞周安(Joanna Waley-Cohen)(文史讲堂96)
上海纽约大学教务长、首席学术官
|
食品、贸易与十八世纪中国 |
|
黄进兴(文史讲堂95)
台湾中研院院士、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
李孝悌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中文及历史系主任
葛兆光
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文史研究院、历史系教授
|
思想史、文化史研究的趋向——黄进兴、李孝悌、葛兆光三人谈 |
|
小川隆(文史讲堂94)
驹泽大学综合教育部教授
|
关于日本的禅宗研究 |
|
颜娟英(文史讲堂93)
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研究员
|
现代台湾寺庙建筑的新样貌 |
|
罗新(文史讲堂92)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阙特勤的坐骑――突厥马命名传统对唐朝的影响 |
|
包乐史(文史讲堂91)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 教授
|
《开吧历代史记》研究
|
|
狄宇宙(文史讲堂90)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教授
|
努尔哈赤的君权与早期满洲国家的形成 |
|
杨晓能(文史讲堂89)
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教授
|
考古发现的图像(绘画)及其功能和性质 |
杨晓能文史讲堂89.avi |
李零(文史讲堂88)
北京大学教授
|
马王堆汉墓发掘的历史意义 |
李零文史讲堂88.7z |
李孝悌(文史讲堂87)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教授
|
近代上海的京剧改革 |
李孝悌《近代上海的京剧改革》.zip |
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文史讲堂86)
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教授
|
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的中国史与纪年著作及其所参考的中国文献 |
|
柯马丁(Martin Kern)(文史讲堂85)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
|
《尚书》里的“誓” |
|
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文史讲堂84) 美国耶鲁大学荣誉教授
|
在中国书写西方历史 |
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郑培凯:在西方书写中国历史.rar |
大木康(文史讲堂83)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
清代举子之旅——从广东到北京 |
大木康文史讲堂83.mp4 |
郑培凯(文史讲堂82)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客座教授 |
南戏四大声腔与花部乱弹 |
郑培凯:南戏四大声腔与花部乱弹.rar |
陶德民(文史讲堂81) 日本关西大学文学部教授 |
王羲之的仆人、熊希龄的顾问:1913年内藤湖南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和政治介入 |
陶德民:王羲之的仆人、熊希龄的顾问——1913年内藤湖南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和政治介入.rar |
夫马进(文史讲堂80) 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
燕行后的朝鲜洪大容与《医山问答》的诞生:一个东亚交流史的个案 |
夫马进:燕行后的朝鲜洪大容与《医山问答》的诞生——一个东亚交流史的个案.rar |
罗柏松(文史讲堂79) 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 |
“疯狂”的佛教史:从佛教寺院到精神病院 |
罗柏松(James Robson):“疯狂”的佛教史——从佛教寺院到精神病院.rar |
田海 (文史讲堂78) 牛津大学汉学讲座教授 |
中国的女巫在哪里? |
中国的女巫在哪里.zip |
David Porter (文史讲堂77) 密歇根大学英文系教授 |
对“比较”的再思考:以近代早期中英讽刺文学为中心 |
David Porter:对“比较”的再思考——以近代早期中英讽刺文学为中心.rar |
欧立德(Mark C. Elliott)(文史讲堂76) 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 |
作为“帝国”的传统中国 |
作为“帝国”的传统中国.rar |
欧立德(Mark C. Elliott)(文史讲堂75) 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 |
新清史研究的影响与回应 |
新清史研究的影响与回应.rar |
赵一凡(文史讲堂73)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所教授 |
解析《围城》 |
解析《围城》.rar |
王 博(文史讲堂72)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
混沌与名的限度
|
王博:混沌与名的限度.rar |
严耀中(文史讲堂71) 文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
关于中国古代婆罗门教与婆罗门文化之探索 |
严耀中:关于中国古代婆罗门教与婆罗门文化之探索.rar |
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文史讲堂70) 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教授 |
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一个地方问题的全球化(1701—1704) |
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一个地方问题的全球化.rar |
王邦维(文史讲堂69) 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教授 |
“天下之中”与“日中无影”:神话、想象、天文学及其意义 |
王邦维:“天下之中”与“日中无影”——神话、想象、天文学及其意义.rar |
吉开将人(文史讲堂68) 日本北海道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副教授 |
南方的视角:华南少数民族研究和近代中国学术思想 |
吉开将人:南方的视角——华南少数民族研究和近代中国学术思想.rar |
何谷理(Robert E. Hegel)(文史讲堂67) 美国圣路易市华盛顿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讲座教授 |
阅读明代章回小说的“俗”插图 |
何谷理:阅读明代章回小说的“俗”插图.rar |
羽田正(文史讲堂66)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
新的世界史构想 |
羽田正:新的世界史构想.rar |
曾蓝莹(文史讲堂65) 美国纽约大学古代世界研究所副教授 |
清乾嘉时期的访碑活动与文化生产 |
曾蓝莹:清乾嘉时期的访碑活动与文化生产.rar (2011-11-28) |
Gary Wihl(韦格睿)(文史讲堂64) 美国圣路易市华盛顿大学文理学院教授 |
国别文学的现代定义 |
韦格睿(Gary Wihl):国别文学的现代定义.rar |
郑毓瑜(文史讲堂63) 台湾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 |
博物知识与博览会:从1870年代的中日汉诗谈起 |
郑毓瑜:博物知识与博览会——从1870年代的中日汉诗谈起.rar |
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文史讲堂62) 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 |
谈回鹘语文献夹写汉字现象 |
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谈回鹘语文献夹写汉字现象.rar (2011-9-29) |
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文史讲堂61) 牛津大学中国艺术与考古教授 |
中国与亚洲腹地的交流(2000 BC-1000 AD):一个西方的视野 |
杰西卡.罗森:中国与亚洲腹地的交流(2000 BC-1000 AD):一个西方的视野.rar (2011-9-23) |
梁其姿(文史讲堂60) 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教授 |
清末民初廣州城內省躬草堂的獨特模式 |
梁其姿:道堂乎?善堂乎?清末民初广州城内省躬草堂的独特模式.rar (2011-9-19) |
郑 岩(文史讲堂59)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
阿房宫:记忆与想象 |
郑岩:阿房宫——记忆与想象.rar (2011-6-24) |
王晴佳(文史讲堂58) 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 |
筷子与筷子文化圈:一个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尝试 |
王晴佳:筷子与筷子文化圈.rar (2011-6-29) |
范金民(文史讲堂57)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
日本使者眼中的明后期社会风情——策彦周良《入明记》初解 |
范金民:日本使者眼中的明后期社会风情——策彦周良《入明记》初解.rar (2011-6-7) |
兴膳宏(文史讲堂56) 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
八世纪日本的汉诗 |
兴膳宏:八世纪日本的汉诗.rar |
陆 扬(文史讲堂55) 美国堪萨斯大学历史系 |
从节度使墓葬看唐五代河北文化的变迁 |
陆扬:从节度使墓葬看唐五代河北文化的变迁.rar |
包弼德(Peter K. Bol)(文史讲堂54) 哈佛大学东亚系 |
作为“地方史”的思想史 |
包弼德:地方史与思想史.rar |
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文史讲堂52) 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 |
中欧“之间”和移位:欧洲和中国之间的图片传播 |
钟鸣旦:中欧“之间”和移位——欧洲和中国之间的图片传播.rar |
孟华(文史讲堂51)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
永远的圆明园:法国人眼中的“万园之园” |
孟华:永远的圆明园——法国人眼中的“万园之园”.rar |
汪悦进(文史讲堂50) 美国哈佛大学艺术与建筑史系 |
秋坟鬼唱鲍家诗:罗聘《鬼趣图》新论 |
汪悦进:秋坟鬼唱鲍家诗——罗聘《鬼趣图》新论.rar |
马小鹤(文史讲堂49) 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 |
引路菩萨与引魂明使 |
马小鹤:引路菩萨与引魂明使.rar |
齐东方(文史讲堂48)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才子与佳人:唐传奇《李娃传》的考古诠释 |
齐东方:才子与佳人——唐传奇《李娃传》的考古诠释.rar |
沈卫荣(文史讲堂47)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寻找香格里拉:妖魔化和神话化西藏的背后 |
沈卫荣:寻找香格里拉——妖魔化和神话化西藏的背后.rar |
渡边浩(文史讲堂46) 日本东京大学 |
作为“唐虞三代”之西洋:中国学术对“明治维新”的影响 |
渡边浩:作为“唐虞三代”之西洋——中国学术对“明治维新”的影响.rar |
黄一农(文史讲堂45) 台湾清华大学 |
明郑家族与大航海时代的台湾 |
黄一农:明郑家族与大航海时代的台湾.rar |
李 零(文史讲堂44) 北京大学 |
孔迹:大地上的《论语》 |
|
戴卡琳(Carine Defoort)(文史讲堂43) 比利时鲁汶大学 |
当代西方人对“正名”的解释:胡适的影响多大? |
戴卡琳:当代西方人对“正名”的解释 胡适的影响多大?.rar |
荣新江(文史讲堂42) 北京大学历史系 |
西域胡语与西域文明 |
荣新江:西域胡语与西域文明.rar |
大木康(文史讲堂41)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
明清时期书籍的流通 |
大木康:明清时期的书籍流通.rar |
张隆溪(文史讲堂40)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
求异还是趋同:谈比较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问题
|
张隆溪:求异还是趋同——谈比较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问题.rar |
倪豪士(文史讲堂39) (William H. Nienhauser)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 |
重审《李娃传》 |
|
夏伯嘉(文史讲堂38) (Ronnie Po-Chia HSIA)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
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 |
夏伯嘉: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角色.rar |
陈庆浩(文史讲堂37)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 |
汉文化整体研究:回顾与前瞻 |
陈庆浩:汉文化整体研究——回顾与前瞻.rar |
罗志田(文史讲堂36) 北京大学历史系 |
陈寅恪的不古不今之学 |
|
桑兵(文史讲堂35) 中山大学历史系 |
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学方法 |
|
田浩(文史讲堂34) (Hoyt Tillman)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
朱熹研究在美国:以陈荣捷、余英时与田浩的研究为中心 |
Hoyt Tillman:朱熹研究在美国.rar |
釜谷武志(文史讲堂33) 日本神户大学教授 |
两汉时期的思想与文学 |
釜谷武志:两汉时期的思想与文学.rar |
林丽月(文史讲堂32)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
正风俗与反禁奢: 明清崇奢论的社会史与思想史 |
|
柏文莉(文史讲堂31) (Beverly Bossler) 美国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 |
程朱理学与妇女守节之再讨论 |
|
艾尔曼(文史讲堂30) (Benjamin A. Elman)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
为什么“Mr. Science”中文叫“科学” |
艾尔曼:为什么Mr.Science中文叫“科学”?.rar |
许子东 (文史讲堂29) 香港岭南大学教授 |
五四小说中的“男女”关系 |
|
陈丹青(文史讲堂28) 著名画家 |
鲁迅研究答客问 |
|
赵世瑜 (文史讲堂27)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
从田野中发现历史:民间文献、传说故事的知识考古 |
赵世瑜:从田野中发现历史.rar |
李焯然 (文史讲堂26)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
书山有路:许地山的藏书及其宗教研究 |
李焯然:书山有路——许地山的藏书及其宗教研究.rar |
柯马丁(Martin Kern)(文史讲堂9)
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中国文学教授
|
西汉美学与赋体的起源
|
|
莫砺锋(文史讲堂10)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唐宋诗词与现代人生
|
|
张伯伟(文史讲堂11)
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
|
汉籍东传研究法举例
|
|
陈平原(文史讲堂12)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有声的中国
——演说与近现代中国文章变革
|
|
夏晓虹(文史讲堂13)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明清姓氏书与晚清世界人名辞典
—— 从《尚友录》到《名人传略》
|
|
卜正民(Timothy Brook)(文史讲堂14)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院长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
欧美的汉地和藏传佛教研究
|
|
卜正民(Timothy Brook)(文史讲堂15)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院长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
近代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凌迟
|
|
王德威(文史讲堂16)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及文明系教授
|
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
——江文也的音乐与诗歌
|
|
Piotr Piotrowski(文史讲堂25) 波兰亚当?密茨凯维奇大学教授 |
如何书写中欧艺术史 |
|
施耐德(Axel Schneider)(文史讲堂24) 荷兰莱顿大学教授 |
傅斯年、陈寅恪与德国兰克学派之关系 |
施耐德:傅斯年、陈寅恪与德国兰克学派之关系.rar |
王 蒙(文史讲堂23) 著名作家 |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 |
|
易中天(文史讲堂22) 厦门大学教授 |
继承与变革:从邦国到帝国 |
|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文史讲堂21) 哈佛大学教授 |
华宴:十一世纪的性别与文化 |
宇文所安:华宴——十一世纪的性别与文体.rar |
黄时鉴(文史讲堂20) 浙江大学教授 |
读朝鲜的《天下图》与日本的《南瞻部洲图》 |
|
朱鸿林(文史讲堂19)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 |
徐光启的理学观念 |
|
小岛毅(Kojima Tsuyoshi)(文史讲堂17) 东京大学副教授 |
从王权论看唐宋变革 |
|
狭间直树(Hazama Naoki)(文史讲堂18) 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京都产业大学教授 |
梁启超和日本 |
|
末木文美士 (文史讲堂8)
(Sueki Fumihiko)
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
|
异文化间相互思想理解的可能性
|
|
李孝悌(文史讲堂7) 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 |
从乡村到城市--社会史和文化史视野下的城市生活研究 |
|
张隆溪(文史讲堂6) 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 |
庐山面目--论研究视野和模式的重要性 |
|
邢义田(文史讲堂5) 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 |
从古罗马看中国的秦汉 |
|
顾彬(文史讲堂4) 德国伯恩大学汉学系主任 |
中国人不喜欢散步吗?--中西对身体和精神关系的不同态度 |
|
郑培凯(文史讲堂3)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 |
传统戏曲从现代性到超现代性--从汤显祖到白先勇 |
|
艾尔曼(文史讲堂2) 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 |
明清科举旧问题之新回答--情感焦虑、成功梦想和科举生涯 |
|
钟鸣旦(文史讲堂1) 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系主任、教授 |
明末清初中国官方礼仪中的舞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