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菲副研究员论文《山川悠远——论元代墓葬中的山水图像》发表于《美术学报》,2016年第6期(总第99期)。
引言:
1958年,山西大同地区发现了一座元代砖室墓。墓室呈方形,四角攒尖,北部有砖砌棺床,上置棺罩。墓内出土瓷器、木房屋、木制明器共四十五件。根据出土墓碑可知,墓主为冯道真,至元二年(1265)安葬于西京大同县。除墓内丰富的随葬品外,墓室四壁还饰以水墨画,题材丰富,绘制精美。其中在北壁正中、棺床后方绘有一幅山水画,东西长270厘米,高90厘米,右上方题有“疏林晚照”四字。画面以墨笔绘成,前景为夕照中的村庄,右侧中景画两只帆船,远处群峰迭翠。整幅画面笔法流畅,景致优美,颇具元代文人山水画的风格,在墓葬壁画中相当罕见。
该墓一经出土,就引起了艺术史学界的关注。虽然在此之后,各地也陆续发现了绘有山水图像的元代壁画墓,但冯道真墓中的“疏林晚照”图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存在进一步讨论的空间[2]。目前的研究集中于“疏林晚照”图与传世山水画的比对、山水图像的道教内涵,以及元代山水画兴盛的背景原因等几个方面。传世画作与墓葬壁画的联系比较,的确有助于考察山水画的历史,但是这些地下的视觉资料也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应该引起考古学家、艺术史家们更多的关注。同时,鉴于这些图像所处的特殊环境,研究者也不应忽视山水在墓葬空间中的形态与功能[3]。因此,本文拟从冯道真墓的“疏林晚照”图出发,回溯墓葬艺术中的山水传统,分析元墓内山水画的形式、特征,试图在丧葬的语境中理解山水画的意涵,期待这种尝试或可有助于拓宽元代墓葬艺术以及山水画研究的视野。
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