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许全胜副研究员与柳岳梅整理的《海日楼书目题跋五种》由中华书局出版,2016年12月。本书共收录海日楼藏书目、尚书公手抄书画目、海日楼羣书题跋、海日楼碑帖题跋、海日楼书画题跋五种。
《书目题跋丛书》出版说明
书目题跋,是读书的门径,治学的津梁。
早在汉成帝时,刘向奉诏校经传、诸子、诗赋,每一书成,“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汉书•艺文志》),并把各篇书录编辑在一起,取名《别录》。这里所谓的“条其篇目”,就是在广泛搜集传本、考证异同的基础上,确定所录各书的篇目、次序;所谓的“撮其指意”,就是撰写各书的书录。刘向所撰书录,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书名篇目、文本鉴别、文字校勘、著者生平、著述原委、图书主旨及学术评价等,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书目题跋或提要之滥觞。刘向死后,其子刘歆又在《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著为《七略》”,对后世书目题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随着图书事业的日益繁荣,官私藏书的日趋丰富,图书目录的著录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在官修目录、史志目录之外,各种类型的私家目录解题也大量涌现。
南朝刘宋时,王俭依刘向《别录》、刘歆《七略》之体,撰成《七志》。《七志》虽无解题或提要,却在每一书名之下,为撰著者作一小传,丰富了图书目录的内容,开创了书目而有作者小传的先河。 梁阮孝绪的《七录》则增撰了解题,继承了刘向《别录》的传统,是私家解题的创新之作。唐代的毋煚撰有《古今书录》,其自序云 “览录而知旨,观目而悉词”,可知,《古今书录》也应该是书目解题 一类的著作。
到宋代,官修《崇文总目》,不仅每类有小序,每书都有论说, 而且在史部专列目录一类。这不仅说明图书目录的高度发展,而且说明当时对书目题跋的重视,此后的许多官私书目也大都有书目解题或题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罗列版刻,兼载版本,为自来书目之创格。而流传至今、最为著名的是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晁公武曾接受井度(字宪孟)的大批赠书,加上自己的收藏,“躬自校雠,疏其大略”,撰成《郡斋读书志》,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书目解题或称书目题跋;稍后的陈振孙(号直斋)利用自己传录、积累的大量书籍,仿照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的体例,撰为《直斋书录解题》,并首次以“书录解题”名其书。晁氏《读书志》、陈氏《书录解题》是书目解题的杰作,号称为宋代私家图书目录的“双璧”。《四库全书总目》评价《书录解题》说:“古书之不传于今者, 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传于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伪,核其异同。 亦考证之所必资,不可废也。”(卷八五)
到了明代,随着藏书、刻书事业的发展,私家题跋也日见增多,如徐的《红雨楼题跋》、毛晋的《隐湖题跋》,都是当时的名作;又如高儒(自号百川子),所撰《百川书志》,也部分撰有简明提要。
入清以后,由于文禁森严,许多文人学者埋头读书,研究学问,私人藏书盛况空前,私家解题的撰述也丰富多彩。明末清初,钱曾的《读书敏求记》,专门收录所藏图书中的宋元精刻,记述其授受源流,考订其缮刻异同及优劣,开启了以后编辑善本书目的端绪。稍后,黄丕烈的《百宋一廛书录》和《藏书题识》,注重辨别刊刻年代,考订刊刻粗精,成为独辟蹊径的鉴赏派目录学著作。瞿镛的《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每书必载其行款,陈其异同;杨绍和的《楹书隅录》在考核同异、检校得失的同时,又详录前人序跋,间附己意。周中孚号郑堂,其《郑堂读书记》仿《四库全书总目》的体例,著录图书四千余种,被誉为《四库提要》的“续编”。至于藏书家张金吾所撰 《爱日精庐藏书志》,把“宋、元旧椠及钞帙之有关实学而世鲜传本者”,遂一著明版式,钞录序跋,对《四库全书》不曾收入的图书,则“略附解题”。陆心源仿照张氏的成规,撰成《皕宋楼藏书志》,专门收录元代以前所撰序跋,“于明初人之罕见者,亦“间录一二”,陆氏 “间有考识,则加‘案’字以别之”。上述诸书,既著录了众多古籍善本,又保存了前人所撰大量序跋,其中,间有着录原书或本人文集不见记载的数据,不仅查阅方便,而且史料价值很高。丁丙的《善本书室藏书志》,既著录明人著作,又留意乡邦文献,鉴赏、考证兼而有之。沈德寿的《抱经楼藏书志》则仿张、陆二氏而作,收录范围延至清代。缪荃孙的《艺风藏书记》、耿文光的《万卷精华楼藏书记》也都各有所长。所有这些,都可归之为藏书家自撰的书目题跋。
此外,有些藏书家和学者,不是为编撰书目而是从学术研究入手,边收集图书,边阅读、研究,遇有读书心得和见解,随得随记,这便是类似读书札记的书目题跋。清人朱绪曾性嗜读书,边读边记,日积月累,被整理成《开有益斋读书志》,其内容皆与征文考献有关,被称为“方驾晁、陈,殆有过之”。除了藏书家自撰或请人代撰书目题跋之外,有些学者或藏书家在代人鉴定或借观他人藏书时,也往往撰有观书记录或经眼录,有的偏重于记录版本特征,有的鉴定版本时代,有的则兼及图书内容、作者行实,这些文字,也可以归于书目题跋之内。
总之,书目题跋由来久远,传承有绪。书目题跋,既可以说它是伴随图书目录而产生,又可以说它是图书目录的一个流派。有书目不一定都有题跋,有题跋也不一定有相同的体例、相同的内容。书目题跋既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又是一种相对灵活的著录形式。不同的撰者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学问专长、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所撰题跋又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各有其参考价值。与普通图书目录相比,书目题跋具有更广的内容、更多的信息、更高的参考价值,对读者阅读、研究古籍,也更能发挥其引导作用。一部好的书目题跋,不啻为一部好的学术著作。而且,近人自撰或编辑他人题识、札记,也往往以“题跋”名书,如陆心源所撰《仪顾堂题跋》、《仪顾堂续跋》,潘祖荫、缪荃孙等人所编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吴寿旸所编其父吴骞所撰《拜经楼藏书题跋记》,今人潘景郑先生所编钱谦益所撰《绛云楼题跋》,可见,“书目题跋”之称,已被学者广泛采用。
有鉴于此,我局于1990年出版了《清人书目题跋丛刊》十辑,2006年又在该丛刊的基础上,增编为《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十九册,虽说还不够完善,但已为读者提供了重要而有价值的参考数据。由于上述丛刊所收书目题跋仅至清代为止,晚清以来的许多重要书目题跋尚付阙如,而已经收入丛刊的,也有个别遗漏,加之成套影印,卷帙较大,不便于一般读者参考,于是决定编辑出版这套《书目题跋丛书》。
这套《书目题跋丛书》与上述丛刊不同,以收集晚清以来重要、实用而又稀见的,尤其是不曾刊行的书目题跋为主,同时适当兼收晚清以前重要题跋专书的整理本或名家增订本、批注本;以提要式书目和题跋专著为主,同时适当兼收重要学者和著名藏书家所撰题跋的辑录本;以图书题跋为主,同时适当兼收书画题跋及金石、碑传题跋。在出版方式上,不采用影印形式,而是按照古籍整理的规范,标点排印,以方便广大的文史研究者、工作者、爱好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阅读和使用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够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支持和协助,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