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研究院小型学术研究会(110)
曲 艺
讲者简介:
曲艺,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 / 欧洲艺术史硕士学位,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博士学位,现任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版画、中国基督教艺术、中西美术交流,美术史学史与方法论。发表《明末基督教插图中的儒家元素:以天主降生出像经解为例》、《纽伦堡游戏挂毯——二元论世界观的寓意性》等多篇论文。
时间:2016年6月6日(周一)15:00—17:00
地点: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801报告厅
主持:邓菲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副研究员
报告简介:
1637年,耶稣会传教士艾儒略Giulio Aleni (1582-1649)在福建晋江出版了第一部向中国人介绍耶稣生平故事的插图书籍——《天主降生出像经解》。《天主降生出像经解》是以1593年耶稣会士纳达尔Jerónimo Nadal (1507–1580)在安特卫普出版的《福音故事图集》(Evangelica historiae imagines)为范本。除了前两幅插图:“耶路撒冷地图”、“救世主的图像”,和最后一副插图:“耶稣被钉十字架”,《天主降生出像经解》完全模仿《福音故事图集》的构图,即每页插图的上方为标题,中间的大部分是画面,画面下方是描述画面的文字。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福音故事图集》画面上用A, B, C, D等字母标示阅读同一画面不同场景的序号,文字部分则由这些字母引导,用以解释画面相对应的场景。《经解》则用甲、乙、丙、丁等天干汉字代替字母的功能。
根据德国艺术史家Prof. Weitzmann对叙事性图像的定义和分类,《天主降生出像经解》的插图采用了欧洲叙事性插图的连续性构图方式(continuous composition),即通过在同一幅画面中构建不同地理位置(compositio loci)而建立起连续性构图的叙事方式,并且用序号标明图像的阅读顺序。本次报告在厘清图像叙事性(pictorial narrative)和连续性构图定义的基础上,梳理西方图像中用字母标示连续性构图的传统,并指出直到17世纪耶稣会到达中国以后,连续性构图的叙事性图像中用序号标示图像的阅读顺序才在中国出现。序号不仅出现在《天主降生出像经解》这样的宗教书籍插图中,也频繁出现在解释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的书籍插图中。报告最后旨在说明,在欧洲,叙事性书籍插图的连续性构图源于宗教图像,它和宗教默想关系密切。《天主降生出像经解》采用西方版画的连续性构图的图像叙事,书籍插图不仅具有描绘耶稣生平故事的功能,同时也接受了西方宗教书籍插图指导信徒宗教默想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