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文史专刊”第十种《交错的文化史论集》
(中华书局,2015年11月)
出版说明:
2007年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成立伊始,葛兆光先生便将“交错的文化史”作为本院着重发展的五个学术方向之一,以回应20世纪以来国际东方学界研究中国周边(越南、蒙古、朝鲜、印度以及中亚)历史、语言和文化的潮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日本德川时代、朝鲜李朝时代和中国清代的文化交流的实证研究;2、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在近世亚洲诸国之间的传播与影响;3、作为文化交流空间的“西域”。
“交错的文化史”是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有别于传统的“中外文化交流史”。首先,“交错的文化史”重点研究某一区域内多种文化的交融过程及其所产生的结果,而非仅仅考察文化传播的过程。葛兆光先生曾多次将文化交流的过程比喻为“结婚”,而将不同文化融合的过程比喻为“生子”。传统“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多侧重于对文化传播过程的描述,而“交错的文化史”则是在此基础上注重对文化交流结杲的论证和分析,重点研究传人异地的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及其长期融合所产生的新的文化形态。其次,以往“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多侧重于域外文化的传人过程,而“交错的文化史”更注重文化交流的双向性乃至多向性,包括中国文化的外传及其在域外的影响,双向或多向交流的特征及其关联性,不同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第三,“交错的文化史”希望能够呈现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与影响的复杂性,因此不同学科领域(尤其是宗教、艺术、文学、语言、考古等领域)的交叉研究是开展“交错的文化史”研究的基本要求,这里的“交错的文化史”中“交错”一词也包含着“不同学科领域交错”的意思。
2009年10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成立“交错的文化史”工作室,进一步推进这一学术方向的研究。文史研究院所提出的五个研究方向(从周边看中国,交错的文化史,批判地理解国际中国学,域外所藏有关中国的图像资料,中国思想、宗教与艺术史的综合研究)可概括为一个方向,即在亚洲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而“交错的文化史”所研究的主要区域即是中国及其周边,研究对象是中国(当然“中国”一词在不同时空中有不同的内涵)文化与多种异域文化之间、乃至各种异域文化之间在中国的交错融合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所产生出的新文化、新思想。
自2010年10月起,“交错的文化史”工作室定期举办论坛,至今已举行了40次。我们从中选出15位作者的16篇论文,集结成这本论文集,作为该工作室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这些文章时间跨度从先秦一直到20世纪,地域上涵盖了中国及其周边,但主题均涉及不同文化、知识和观念的接触、交流、融合和演变,均能从各自专门的角度诠释“交错的文化史”的内涵。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便获得认可、形成潮流,我们会在这一方向上继续探索。
董少新
2014年8月13日
目录:
出版说明…………………………………………………………………………(1)
被瘗埋的礼仪——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像与典型器的启示……………………胡绍宗(1)
中亚摩尼教的佛教因素例说……………………………………………………芮传明(18)
吐鲁番TM 276文书及回纥改宗摩尼教之史实辨………………………………芮传明(45)
安岳石刻:宝顶大佛湾的前奏…………………………………………………赵 洲(60)
北宋外交机构的形成与演变
——以官僚体制和周边局势的变动为线索……………………………………朱 溢(100)
“披图则思祖宗境土”:政治新秩序下的宋代舆地图………………………钱 云(117)
图像与仪式——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的图像题材探析………………………邓 菲(140)
书籍流通和目录学观念:书籍史视域中的宋代禅僧传………………………李 熙(165)
哈剌和林成立史考………………………………………………………………邱轶皓(183)
日本的僧侣、商人与14-16世纪的中日信息传递……………………………朱莉丽(246)
“亚洲”概念的传人及其在华的反响…………………………………………董少新(262)
“由东极抵交南”:17世纪滞日朝鲜人赵完璧的安南之行…………………王鑫磊(286)
《红楼梦》中《燃藜图》上的刘向和太一……………………………………倪亦斌(307)
传教士缘何研习《圣谕广训》:美国卫三畏家族档案手稿所见一斑………司 佳(326)
佛教说法与戏曲表演之间:探讨江苏南部宣卷与滩簧之关系………………白若思(340)
从葛玛丽教授的著作看德国学者对西域研究的贡献
——兼论汉学与西域研究之结合………………………………………………徐文堪(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