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院

第四届复旦大学-京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亚人文研究博士生研讨会圆满闭幕

 学苑争鸣, 山水寄兴

——第四届复旦大学-京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亚人文研究博士生研讨会圆满闭幕

2016年1月12日至1月18日,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复旦大学-京都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亚人文研究博士生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三所大学的30位博士生提交论文并发表报告,另有8位研究生作为主持人与评议人。香港城市大学李孝悌教授、京都大学宇佐美文理教授、绿川英树副教授、复旦大学李星明教授、段志强助理研究员作为嘉宾老师也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

开幕式上,京都大学宇佐美文理教授、绿川英树副教授首先致辞,感谢复旦大学主办本次活动,回顾已开展的三次研讨会取得的重要成绩,希望研讨会越办越好,并为我们带来了京都大学副校长北野正雄教授,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科长平田昌司教授的问候与祝愿。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主任李孝悌教授发表讲话,高度肯定过去三届研讨会做出的成绩,非常高兴带领香港学生加入这个研讨会,希望今后有更多的香港学生加入进来,看到更多的年轻人们一起讨论学习。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创始院长,博士生研讨会发起人葛兆光教授发表致辞,回顾了研讨会创立的初衷,再次强调跨专业、跨地区、跨文化的交流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价值,以及青年人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对于研究生培养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吴宏翔老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院长李星明教授分别致辞,欢迎三校师生来到复旦参与本次研讨,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本次研讨会分为主题研讨与实地考擦两部分,主题研讨共有8场,分别以“古代诗文小说”、“现当代语言与文学”、“历史上的思想世界”、“图像研究:花鸟、人物与山水”、“文字学与经学”、“东亚的宗教与文化交流”、“城市研究专题”和“古代景观与当代旅游”为主题。会议不仅涉及主题丰富,参会同学亦来自文史研究院、历史系、史地所、中文系、出土文献中心、哲学系、旅游系等多个院系专业,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议题进行关照。宏博富瞻的学术视野、兼收并蓄的研究方法,不仅体现了文史研究院一贯秉承的跨学科研究传统,更使得不同领域的青年领秀得以相互切磋、齐头并进。在圆桌会议环节,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李彦然同学如是说,“各个领域相互补充,对我的研究非常有帮助,这是固守一隅得不到的”,来自京都大学的杨维公、铃木诗织和伊藤令子三位同学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对会议质量、主持人评议以及会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讨会完全由学生主持会议策划、议程制定、报告评议等环节,与会同学可以在轻松、平等的学术氛围中开展交流。邵小龙、潘佳、钱云、杨洁、周硕、韩艺丹、闫芳芳、董坤8位同学担任分场评议人,对每场报告均作出切中要害的点评,或犀利辛辣、或幽默风趣,展现了青年学人的学力与风采。在主题讨论武安不结束后,段志强助理研究员主持了圆桌讨论,大家就两天来的交流学习进行自由提问与交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让参会同学获取更为丰富的实地体验,本次研讨会设有为期两天的学术考察,主题分别是“苏州的塔”与“上海的水”。1月14日,在文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段志强带领下,与会老师与同学来到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古城苏州,足迹踏遍上方山楞伽寺塔、灵岩山寺多宝佛塔以及盘门瑞光塔,从塔的历史、结构、材质、纹饰、景观等多条线索入手,深入考察姑苏遗存丰厚的“塔”文化。参观导览由来自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的博士生杨洁同学全程担纲,准备之细致、讲解之精彩让人不由为之击节。

1月15日的考察则是在上海市内进行,由来自复旦大学史地所的博士生张乐峰同学负责介绍与导览。与“上海的水”这一主题相呼应,大家上午来到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参观迄今为止考古发掘出的规模最大、工艺最精、保留最完整的元代水闸,感受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水利技术。下午以参观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为主,从苏州河的百年发展变迁一窥近代以来上海的历史沿革,体会海派文化的绝代风华。

 

 

正如葛兆光老师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言,“给本科生常识、给研究生方法、给博士生视野”,本次研讨会无疑是青年学人增长见闻、开拓视野不可多得的机遇。下一届研讨会将由香港城市大学主办,相信年轻而生机勃勃的港城大中文及历史学系定会为我们带来香港的别样风情。

 

文/杨瑞


发布时间: 2016/01/20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