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光华人文杰出学者讲座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
巫 鸿
芝加哥大学讲席教授
讲座简介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系列讲座采用 “全球美术史”的视点,对中国古代美术的重要特点进行反思。这个反思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是把全球美术看做一个整体,其中包含着许多即独立又互动的地区性美术传统,每个地区传统都对人类美术的整体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二是这些地区性的贡献是不同的,正因如此才造成了人类美术的无比丰富。
讲座的核心问题因此也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传统中国美术对整体的人类美术史做出了什么最独特的、因而也是最有价值的贡献?对这个问题的注视点不一定一样,回答也不必相同。本系列讲座的关注点是确定中国美术中具有鲜明文化特性,同时又是源远流长、深具影响一些基本线索。类似的艺术形式在世界上其它地区美术传统中可能也存在,但不具有在中国美术中的持续性和深刻性。
讲者简介
巫鸿教授的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美术史、中国当代艺术,著作的跨学科性很强,融合了历史文本、图像、考古、风格分析等多种方法,极富创见,对理解中国不同材质、时期、主题的美术作品都颇具启发性。
他的第一部著作《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The Wu LiangShrine: 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1989)获1990年由全美亚洲学年会颁发的列文森奖(Joseph Levinson Prize)。《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Monumentali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1995)一书被Choice杂志评为1996年杰出学术出版物,进而被《艺术论坛》列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The Double Screen: 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ting, 1996)获全美最佳美术史著作提名。《黄泉下的美术》(Art of the Yellow Springs, 2010)一书于2011年获国家文化遗产奖的十佳美术考古著作提名。其参与编写的重要著作还包括《中国绘画三千年》(1997)、《剑桥中国先秦史》(1999)等等。在从事中国早期艺术研究的同时,巫鸿教授还涉足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域,既策划展览又进行具体研究,论著颇丰。
讲座安排
开幕式暨第一讲 礼器:微型纪念碑
2015.10.12(周一)15:00-17:00 光华楼学生广场
主持:杨志刚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教授
第二讲 墓葬:视线不及的空间
2015.10.14(周三)15:00-17:00 光华楼西主楼2801
主持:李星明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研究员
第三讲 手卷:移动的画面
2015.10.16(周五)15:00-17:00 光华楼西主楼2801
主持:邓 菲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副研究员
第四讲 山水:人文的风景
2015.10.19(周一)15:00-17:00 光华楼西主楼2801
主持:葛兆光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教授
主办:复旦大学
承办: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