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4日至7月3日,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合办的“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研究”夏季研修班成功举办。该研修班旨在促进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研究领域中外学生的交流与培养,截至今年已经成功举办第五届。
本次研修班共有40位学员参加,分别来自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海德堡大学、苏黎世大学等欧美高校,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首尔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等亚洲名校以及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沪上名校,人数为历届最多。学员们的专业领域互有参差,涵盖了宗教、艺术、哲学、文学与历史、政治学等。本届研修班授课教师阵容强大,分别是: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艾尔曼教授、柯马丁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研究所王国斌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大木康教授、东京大学文学院川原秀城教授及台湾中研院史语所颜娟英教授六位老师。此外,文史研究院董少新、张佳、王鑫磊三位老师作为课程主持全程参与,为学员的学习、生活提供全面帮助。
6月24日下午四点举行了研修班开班仪式及师生见面会,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楚永全教授首先做了开班致辞,对于来参加本次研修班的学员表达了欢迎,对过去四届研修班的成功举办和良好效果表示了充分肯定,强调暑期研修班对于高校间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意义重大。
随后,艾尔曼教授、颜娟英教授、李星明研究员也分别致辞。艾尔曼教授说这是他第五次参见研修班了,但每一次都有新的惊喜和感动,看到本次研修班人数这么多,大家的专业分布如此广泛,学习热情如此高涨,相信今年的研修班会有新的突破。颜娟英教授则主要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生涯,从一个个看起来的机缘巧合中讲述研究路上的种种艰辛与无尽乐趣,鼓励大家在自己认定的路上坚定的走下去,而对于生活中的不确定也要当作生命中的惊喜和礼物来看待,这些无尽的巧合最终会形塑一个更好的自己。李星明老师代表本次研修班的举办地——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再次欢迎了大家的到来,带领大家回忆了过去四届研修班的师资构成与举办情况,指出“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研究”研修班一直秉承严谨的研究态度与国际化的研究视野,也逐步在国内外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希望学员们在这种不同专业、不同学校、不同文化传统的背景下,突破专业、国籍、文化的限制,互相开拓视野、启发思维。李老师也提到,目前的学员组成以国外居多,国内主要限制在复旦及其他上海高校,而上海以外的国内高校学生则没有机会,今后希望突破这个限定,吸引更多优秀学生参与到研修班中。
接着,复旦大学图书馆廖剑岚老师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复旦图书馆的馆藏情况、数据库建设,并且对文史研究密切相关的数据库做了针对性讲解,解答了大家关于资料检索、文献整理等方面的问题,鼓励大家充分使用复旦丰富的数据库资源。
最后,董少新研究员为学员们详细的介绍了本次研修班的安排。本次研修班包括三个主题6场讲座、三次实地参观考察、三次小组讨论、一次论文报告。课程密集度较高,课前阅读材料丰富,晚间讨论持续时间较长,实地考察也会较为辛苦,他一方面对学员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同时也提醒大家注意身体,为大家介绍了复旦周边的各项实用生活信息。
6月25日的课程主题是“东亚知识与艺术”,由董少新研究员主持。上午,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柯马丁教授为大家讲授“早期中国的文本与作者问题”,他认为早期文本的作者可能是后人添加的,这其实是作为知识的文本重塑的过程。下午则是由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颜娟英教授与大家一起讨论了南北朝至初唐时期佛教艺术中“涅槃图像”的演变的进程,其中涉及到佛教中国化、文本与图像的交互等重要问题。
6月27日的授课主题是“晚明文化与文学”,由张佳副研究员主持。上午,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艾尔曼教授带学员们一起释读晚明科举中的策论,讨论这些策论究竟可以告诉我们什么。策论题目的选择和当时实际政治和社会问题有密切联系。下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大木康教授则是从晚明的出版讲起,当时出版业兴盛使得市场和文学之间的关系显得越发紧密。
6月29日的授课主题是“西学东渐与东亚回应”,由王鑫磊助理研究员主持。上午,东京大学文学院川原秀成教授从科技史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待晚明以来的西学东渐潮流,西学的影响不单单是技术层面的,而是更深入到思维模式。下午则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研究所王国斌教授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来讨论晚清的政治与经济,细致分析中西间的不同,但强调不应该以西方的价值观念为中心来看待这一段历史。
六位学者的授课各具特色,但都深刻、生动。每次课程中都会有老师与学员间热烈讨论,提出新的视角或者将某个问题更深入地展开。课程的三个主题围绕跨区域与跨学科研究两个大方向展开,这是“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研究”夏季研修班一直以来的所秉承的理念,也是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所极力推动的研究方向。学员们的专业领域或许与之并不直接相关,但这样的视野和方法无疑会有益于未来的研究。
在课程之外,研修班还设置了三次实地考察。三次考察的内容与课程精心配合。6月26日,在董少新老师的带领下,学员和艾尔曼、颜娟英两位老师一起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受到了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教授的亲自接待。博物馆的讲解员先引导大家参观了青铜馆。随后,青铜部研究员葛亮为学员们详细介绍了上博楚简的情况。出土文献能够给早期中国研究带来怎样的契机,这正好和柯马丁老师所讲的早期中国文本的作者问题密切联系。下午颜娟英老师和学员们一同参观了雕塑馆,馆内陈列展示了很多南北朝与唐代的佛教造像,与颜老师的课程内容可以印证。
6月28日的考察地点是嘉定博物馆、孔庙与古漪园。本次考擦由张佳老师组织,艾尔曼、大木康、川原秀城、王国斌几位教授与学员一起参加了本次考擦活动。嘉定博物馆创建于1959年,馆址设在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嘉定孔庙内,占地面积1.3万余平方米。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嘉定博物馆已成为一个拥有文物3000多件,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的地志性博物馆,并承担着全区包括南翔五代砖明代秋霞圃等四十余处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作。在孔庙中现设有科举博物馆,学员们借此得以了解了古代科举的各个方面,可以和艾尔曼老师的课程相互印证。游览古漪园的时候正逢大雨,园中遍植荷花,在亭台楼阁中看荷听雨是考察过程中最闲情的一笔。
6月30日,在“西学东渐与东亚回应”主题课程后,学员们在王鑫磊老师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徐家汇藏书楼、天主教堂、光启公园以及土山湾博物馆。徐光启是明末倡导西学的重要的人物,对于和他相关的遗存的考察使学员们对那一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体会。在参观徐家汇藏书楼的时候,学员们很幸运有机会进入平时不对外开放的藏书楼书库,大家无不被其百年前典雅的设计和神秘的氛围所感染。
7月2日上午,学员们被分成三组,在董少新、张佳、王鑫磊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在组内各自展示了自己的课程报告,艾尔曼教授也参与了三个小组的论文报告,对大家的论文的进一步修改提出了指导意见。学员间讨论不断,气氛热烈,其中B小组的讨论一直持续了近四个小时。
下午三点,研修班结业典礼正式开始,由董少新研究员主持。学员们畅谈了参加本次研修班的感想与收获,表达了对于主办方的感谢,也为研修班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先梦涵老师参加了结业典礼并发表讲话,她在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后充分肯定了本次研修班取得的成绩,表示今后会对于研修班持续的关心和支持。艾尔曼教授、李星明研究员也分别发表致辞,肯定了同学们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也鼓励大家今后继续钻研,相互启迪。最后,艾尔曼教授为每一位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今年的研修班已经是第五届,在推动青年学生的交流和培养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五年的坚持展示的是三校推动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研究的诚意和决心。在未来,研修班将以更优质的课程、更完善的管理、更自由的氛围来继续推动这一事业发展,期待更多优秀学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