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院

葛兆光教授获第26届“亚洲·太平洋奖”大奖


葛兆光教授获第26届“亚洲·太平洋奖”大奖

转载自:复旦大学新闻网     作者:吴晗怡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10月3日报道,第26届亚洲·太平洋奖的最高奖授予了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前院长葛兆光教授。葛教授凭借今年在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中国再考——その領域·民族·文化》(《中国再考——领域·民族·文化》)一书荣膺该奖项。

        据悉,亚洲·太平洋奖设立于1989年,由亚洲调查会和每日新闻社主办,日本外交部、教育部、经济产业部赞助支持,是日本较有权威的学术奖项之一。该奖项的设立是为奖励对亚洲·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做出杰出研究成果的著作和个人,每年会颁发一个最高奖和数个特别奖。颁奖仪式将于11月11日在东京举行。




For “Asia·Pacific Award”

致 辞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年岩波书店出版的拙著《中国再考》,能够获得2014年“亚洲·太平洋”大奖,这对我来说是很高的荣誉。我要感谢促成这本书出版的辻康吾先生,感谢翻译者永田小绘教授,也感谢出版这部书的岩波书店,以及主办这一大奖的《每日新闻》和亚细亚调查会。

      《中国再考》的主题是,第一,从历史上看“中国”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第二,“中国”的疆域、民族、文化在历史上是如何变化的?第三,现代“中国”各种内外问题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在这部书里,我非常希望让日本和中国的读者了解,什么是“中国”?这个“中国”在面对周边邻居、外部世界和内部民族的时候,为什么是这样的态度和方法?近世的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为什么逐渐失去了文化上的信任和认同?

      近世中国和东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其实,我原来是研究中国的思想史和宗教史的,并不研究东亚如日本、韩国、越南的历史与文化,为什么2000年以后我会转向东亚的研究?这是因为我感到,近年来,周边与中国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复杂和微妙。国与国的关系,当然要由政治家处理,但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我有责任让中国通过历史重新了解“周边邻居”,也希望“周边邻居”通过历史重新理解“中国”。

      世界越来越小了,过去,唐船从宁波到长崎,要在东海风浪中走好些天,但如今乘飞机从上海到长崎只要两小时,东亚越来越挤,在拥挤的空间里,各国已经不可能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大家必须相互往来,彼此了解。因此,“理性”、“历史”和“他者”,这三个关键词是相当重要的,正因为如此,近十年来我一直努力推动一个“从周边看中国”研究方向。《中国再考》这部书,也是这一研究方向的结果。我希望,通过这种研究,中国不再仅仅用西方尺度,也通过周边的眼睛重新认识自己,同样,我们也正视近世东亚的文化差异,摆脱传统的“天朝大国”想象,对东亚各国有更多的尊重。

      这本篇幅这么小的书,使我获得这么大的奖,让我感到非常意外也非常荣幸,再次衷心谢谢各位。


葛兆光


发布时间: 2014/11/15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