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到“寺”:隋唐长安佛教中心的成立
孙英刚
【摘要】 “二十五众”和所谓“五众”,是隋代设置的两种佛教组织,仅仅存在于隋文帝统治时期。准确地说,应该是从大兴城建成之后才出现的,实际上是隋文帝在新都城组建的佛教组织。作为佛教组织的重要内容,“二十五众”和“五众”不断被学者所引用和讨论,但是结论至今并不令人满意,依然如谜团一样,影响我们对中古佛教组织、隋代佛教政策,乃至隋唐长安城佛教寺院体系形成的理解。本文仔细梳理隋文帝树立新都城佛教中心地位的脉络,讨论地方僧团与大兴城之关系,进而提出新的理解,认为诸众必须放在隋文帝建立新都和以佛教意识形态为治国理念的背景下理解。实际上短暂存在的“众”,是隋唐长安城佛教寺院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中间形态。在此基础上,笔者对隋唐长安城佛教寺院体系的最初成立、中古僧团形成的因素、隋帝国中央与地方僧团之互动,进行一些新的阐释,努力更加真实地呈现出当时佛学传承、王权干预、城市空间、地缘认同等等因素在这一时期历史中的角色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