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8日,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成立六周年暨“文史研究再出发”学术讨论会,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二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杨校长充分肯定了文史研究院六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文史研究院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四点殷切希望。接着,院长葛兆光教授作文史研究院六年工作汇报;国际评鉴委员会委员分别对文史研究院六年来的工作发表评鉴意见,并宣读国际评鉴报告。杨玉良校长代表学校为新一届国际评鉴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颁发聘书。随后,文史研究院新任院长杨志刚教授致辞,最后,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艾尔曼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大木康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黄进兴教授分别作为合作方代表致辞。文史研究院六周年成果展也在会场同期举行。
下午,“文史研究再出发”学术讨论会在光华楼西主楼2801会议室举行,会议由文史研究院新任院长杨志刚教授主持,新一届国际评鉴委员会委员王德威、夫马进、邢义田、张隆溪、罗多弼、李焯然,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艾尔曼、李孝悌、郑培凯、大木康、葛兆光、周振鹤、汪涌豪、吴晓明、章清等海内外专家学者,与文史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一起座谈,就文史研究院六年以来的发展经验以及可能拓展的研究方向进行热烈而深入地讨论,专家们畅所欲言,为文史研究院未来发展出谋划策,达成了众多共识和成果,将成为文史研究院今后努力发展的重要指针。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成立于2007年3月,作为一个依托高校建立的专门从事文史哲综合研究的学术机构,在六年的发展历程中,它致力于打破文史哲各学科的界限、实现不同学科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世界视野中的中国文化研究,并努力推动各种新文献和新资料的整理研究。六年来,文史研究院目前有十三位专职研究人员和三位行政人员,成立伊始,文史研究院就确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五个研究方向,即(1)从周边看中国,(2)交错的文化史,(3)批判地理解国际中国学,(4)域外所藏有关中国的图像资料,(5)宗教、思想与艺术史的综合研究,这些方向既不拘泥于传统,也不盲从于他人,开辟了文史研究的新路径,六年来,取得了一批高质量、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如院内研究人员出版的《宅兹中国》、《形神之间》、《禅定与苦修》、《中国陵墓雕塑全集》等著作都在学术界获得高度评价;另外,与复旦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大型文献集成《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25册)、《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30册);与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出版学术著作集《复旦文史丛刊》第一辑十种;与中华书局合作出版论文集刊《复旦文史专刊》系列七种,学术演讲集《复旦文史讲堂》系列五辑;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研究生学术入门》丛书十三种;在《复旦学报》开设“文史研究新视野”专栏,发表国内外学者的二十七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另外,每季度还出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学术通讯》(已出二十五期),介绍院内学术活动,并提供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资讯。
此外,文史研究院六年来举办了十余次规模不同的国际学术会议,与十余所国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文史研究院在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方面也不遗余力。目前,文史研究院已经开始招收“亚洲艺术、宗教与历史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和硕士生。这是一个国际合作的、跨学科的新方向,旨在超越文史哲学科的分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拥有良好语言工具与文献支持、能够参与前沿学术研究的年轻学人。相信假以时日,文史研究院一定能够在保持目前发展方向和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联系,争取在国际学术界有关中国的研究中,发挥更大的影响,成为世界有关文史研究的重要基地。(肖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