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研究”的方向,围绕着“从周边看中国”、“批评的中国学研究”、“交错的文化史”和“域外有关中国的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宗教史、思想史与艺术史的综合研究”等子课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复旦文史丛刊”正是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近年来出版的重要成果之一。
2013年4月17日下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上海古籍出版社为丛刊第一辑(十种)的出版在复旦逸夫科技楼举行了隆重的发布会。复旦大学文科处处长杨志刚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葛兆光教授、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赵昌平教授到会并做主题发言,文史研究院董少新教授代表丛刊作者发言。来自复旦各院系与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上海兄弟院校的十几位专家齐聚一堂,为丛刊第一辑的发布道贺,共同探讨文史领域的新进展。
文史丛刊第一辑从2008年开始陆续出版,共10种,分别为复旦大学董少新著《形神之间——早期西洋医学入华史稿》、中国人民大学皮庆生著《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著《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普林斯顿大学艾尔曼(Benjamin A. Elman)著《中国近代科学的文化史》、香港城市大学林学忠著《从万国公法到公法外交——晚清国际法的传入、诠释与应用》、复旦大学刘震著《禅定与苦修——关于佛传原初梵本的发现和研究》、京都大学夫马进著《燕行使与通信使——使节视野中的中国、日本》、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夏伯嘉著《利玛窦:紫禁城里的耶稣会士》、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陈怀宇著《动物与中古政治宗教秩序》以及东京大学羽田正著《“伊斯兰世界”概念的形成》。在体例上,复旦文史丛刊要求收录有整体结构和完整内容的研究专著,不收论文集,专著字数一般在25-40万字,接收国外以及其他语言写成的专著的中译本,丛刊不求系统与数量,设立严格的匿名审稿制度,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聘请两位国内外学者担任匿名审稿者,如两位审稿者意见和结论彼此相左,则另请第三位审稿者审查。丛刊希望能够以此,在保持高水准的基础上呈现当前文史研究领域中的新材料、新取向、新视野和新思路,并特别愿意鼓励和收录年轻学人的著作。
第一辑出版的十种专著各具特色,都与文史研究院致力推动的方向息息相关。葛兆光教授在介绍第一辑的十种著作时指出,沟通中外,上层与下层,中心与边缘是复旦文史丛刊的特色。譬如在沟通中外方面的著作,董少新的《形神之间》涉及明清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的医疗活动,是目前学界唯一较为全面从行医传教和医学与性学关系的角度研究早期西洋医学入华史的专著,这部书曾获得上海市社科评奖一等奖。夏伯嘉《利玛窦》则是首部全面使用中西文相关文献的利玛窦传记,讲述了利玛窦沟通反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欧洲与明代中国的不平凡的一生,该著作的中文版与英文版同时出版,引起国际学界诸多评论。夫马进著《朝鲜燕行使与朝鲜通信使——使节视野中的中国、日本》将朝鲜燕行使置于整个东亚国际关系的框架之内进行考察,运用明清乃至朝鲜越南王朝的实录、政书、文集、旅行日记以及方志等史料,勾勒了近代以前东亚国际关系的生动画卷,这部著作在中国以中文出版,引起中国学界的广泛关注。钟鸣旦的《礼仪的交织》则聚焦于丧葬礼,从现存有关天主教在中国的“早期丧葬仪式抄本”中讨论那个时代欧洲人对中国礼仪、风俗与观念的理解以及讨论丧葬礼在17世纪中西文化碰撞中所扮演的角色。林学忠著《从万国公法到公法外交》则从全球化的视野来检示国际法晚清在东亚的传入与应用,展示了在涉及国家主体与实际利权得失的情况下,中国从传统帝国的“天下观”转为现代国家的“国际观”所经历的曲折过程。在沟通上层与下层方面,历史研究一直较为关注上层的政治经济以及制度等,对下层的关注相对较少。比如陈怀宇《动物与中古政治宗教秩序》则特别关注了古代文献中有关动物的叙事,将动物、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起来,考察人类社会空间、自然空间与精神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这些空间所共同过程的人类生活网络。皮庆生的《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研究》将民众祠神信仰置于唐宋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来考察祠神活动存在、演变的真实状况以及复杂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在沟通中心与边缘关系方面,艾尔曼的《中国近代科学的文化史》提供了1600-1900年间中国科学、技术和医学发展状况的历史图景,并特别关注了耶稣会士和新教传教士在1800前后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推动和抑制作用。刘震著《禅定与苦修》研究对象是新出的梵本《长阿含》第20经——《修身经》,他以藏文、汉文等资料对印度梵文佛陀传记的解读和对勘,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研究吉尔吉特梵文写本的著作,该作获得2012年上海市社科评奖二等奖。羽田正《伊斯兰世界概念的形成》讨论了“伊斯兰世界”这个概念是如何在欧洲、亚洲的历史中被构造的,以及它带来的种种国际问题。该书曾获得“亚洲太平洋奖特别奖”、2010年获得伊朗的“Al-farabi国际奖”。
与会的专家围绕复旦文史丛刊第一辑的发布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很多的学者都指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从2007年开始推动“亚洲宗教、艺术与历史”综合研究的课题就是希望能够改变中国史研究的封闭性,打通“中国史”、“东亚史”与“世界史”等研究领域,使“东洋”、“西洋”与“中国”的历史、政治与文化研究有真正的关联,既可以让中国研究者“跳出中国”,了解中国的真正特性,也可以改变过去中国研究中习以为常的“中西/东西”比较方法,引进日本、朝鲜、越南以及蒙古、印度等视角,增加认识中国的立场与角度,更清楚地理解“东亚”。从学术史的角度看,这一研究将使过去中国所不够重视的异域历史资料和周边各种语言,成为新的领域和新的工具,将推动中国学术界对东亚研究的新兴趣和新变化。(肖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