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院

我院副研究员董少新博士入选上海年度(2011)“社科新人”

 


 
  近日,上海年度(2011)“社科新人”评选结果揭晓,我院副研究员董少新博士成为入选的8位青年学者之一。评选活动由东方青年学社组织,旨在促进上海青年社科人才的成长,培养进入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董少新副研究员是此次评选中历史学科的唯一入选者。

董少新,男,1975年3月出生,博士,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专业和研究领域为中外关系史。

推荐理由:

  董少新主要从事16--19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曾在葡萄牙访学两年,能够使用多语种的史料,尤其是葡萄牙文原始文献,因此近年来在晚明以来中外关系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令学界瞩目的成果。例如,其专著《形神之间——早期西洋医学入华史稿》先后获得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论文《崇祯年间招募葡兵新考》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目前正从事葡萄牙文原始文献整理、翻译和研究工作,随着其成果的陆续出版,将在中国天主教史、中外文化交流史、中葡关系史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此外,近几年中,他还不断扩大研究领域,关注16世纪以来的东亚及东南亚海域史,希望将中西关系史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空间中加以考察。董少新副研究员近年来在学术交流方面表现活跃,积极参加到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国际合作项目工作中,并多次赴国外访学和参加学术会议。他目前开设的“中外交往史”、“东亚海域史”等课程在校内也颇受欢迎。基于以上理由,推荐董少新副研究员为2011年上海年度社科新人。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教授)、章清(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

治学感言:

  学术研究其实是一个不断补课的过程。英文中的Study既是研究,也是学习的意思。在大量电子资料库不断涌现的今天,年轻学者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读书之中,努力成为真正的Researcher,而不是沦为一个Searcher。我以陈寅恪所撰王国维碑文中的一段话为学术生涯的座右铭:“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亦时刻用龚自珍的一首诗警醒自己:“虽然大器晚年成,卓荦全凭弱冠争。多识前言畜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
  
      附:《文汇报》新闻链接:
http://whb.news365.com.cn/sxrw/201209/t20120904_657134.html

 

 

2012-09-05

发布时间: 2012/09/05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