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院

“图像与仪式:中国古代宗教史与艺术史的融合”会议报道

 
 
 
“图像与仪式:中国古代宗教史与艺术史的融合”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2月3日-4日在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举行。会议开幕式由文史研究院李星明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杨志刚,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王立翔以及文史研究院院长葛兆光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美国、日本、台湾、香港及大陆的艺术史及历史学界13位专家参会并提交论文,我校不同专业的师生也参加旁听及讨论。开幕式后,杨志刚教授与哈佛大学艺术与建筑史系汪悦进教授为文史研究院“图像文化史”工作室举行了揭牌仪式。
此次会议以“图像与仪式”为议题,旨在从历史、艺术史、宗教等多学科的多维视角,探讨图像与空间在宗教与信仰的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将艺术史放在一个更大的学科背景下展开开放式的讨论。会议包括四个主题,分别为“仪式与图像”、“墓葬与美术”、“宗教与空间”与“宗教与图像”。在具体个案及材料研究的基础之上,内容涉及墓葬与宗教仪式中对图像的观看与使用,礼制建筑中的空间及视觉性,以及这些问题背后的宗教史与文化史的视角等。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在积极的交流与互动中,既有对艺术史学科内部方法论的反思,也有艺术史如何与历史学、考古学展开学科对话的讨论。会议讨论充分,与会的专家之间观点和思想的碰撞让会议精彩异常,讨论会中时常迸发热烈的掌声。
 
 
近年来,随着大量考古材料的出现,使得国际学界对艺术史领域大为关注,也促进了中国古代宗教礼仪美术研究蓬勃开展,国内外学者们在宏观研究与个案分析上都做出了重要成果,同时艺术史的研究开始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互动交流。当然,我们也认识到国内学界对宗教史与艺术史结合进行研究的新方法,仍在起步阶段。本次会议的共识之一即认为艺术史与各个学科之间并没有那么严格的界限,应该让艺术史能在更大的视野下,与宗教史、图像史、文化史等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正如葛兆光教授在致辞中提出:如何把本来专门研究所谓经典“不落俗套”的艺术史多关注“落入俗套”的图像资料?如何让追求风格的艺术史多少要偏向寻求背景的文化史?如何将注意作者的艺术史拓展到注意作者周边的社会史?而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和初衷,文史研究院成立了“图像文化史”工作室。
文史研究院自2007年成立,就明确了五个重点推动的研究方向,即:从周边看中国、批评的理解国际中国学、交错的文化史、宗教思想与艺术史综合研究、域外所藏有关中国的文字图像资料。而在相应的研究方向上分别成立工作室的设想,旨在通过打造一个个开放的科研平台,以凝练的研究方向,吸引和聚集校内外乃至国内外的同行学者,就共同感兴趣的课题展开合作研究。而“图像的文化史”工作室也是继文史研究院2009年成立“交错的文化史”工作室后成立的又一个工作室,也是今年文史研究院开始“亚洲艺术、宗教与历史研究”方向博士招生后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又一举措。相信通过“图像文化史”工作室的平台,鼓励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和考证,提倡对多种研究方法的思考和讨论,能够凝聚海内外更多专家学者的力量进行艺术、宗教与历史的综合研究,促进该学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本次研讨会论文及实况记录整理后,将由北京中华书局结集出版。(肖军
 
 
 
 
2011-12-06

 


发布时间: 2011/12/06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