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院小型学术研究会(三十七)
清代汉学史再思考
Rethinking the History of Han Learning in the Qing Period
Ori Sela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助理教授
文史研究院访问学者
时间:2011年6月21日(周二)15:00-17:00
地点: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801报告厅
主持:孙英刚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
报告人简介
Ori Sela,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博士,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东亚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是清代思想史,著有博士论文Qian Daxin (1728-1804): Knowledge, Identity, and Reception History in China, 1750-1930,和特拉维夫大学文学硕士论文The Notion of Fate in the Guodian Confucian Texts: Its Origins and Transformations from the Late Shang to the Mid Warring States Period,此次访问课题为“钱大昕和中国十八、十九世纪思想史”。
内容提要
用“汉学”来指代清代思想史的主流趋势是一种后来追加的建构。不论中国、日本还是西方的学者,大体都用“汉学”来指代繁荣于18世纪,特别是乾嘉时期的,我们称之为“考证”或者“考据学”的东西,有时候甚至将其等同于“清学”。报告将关注:1)运用“汉学”来描述18世纪的学术是怎么发生的,在19、20世纪它如何被运用;2)18世纪的主要倡导者本身如何认识他们追寻的这种学术潮流,他们本来是如何称呼自己的学术对象的;3)现代史学界运用“汉学”这一概念指代18世纪的学术有什么样的潜台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