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与思想史:《景云河清歌》的政治文化史研究
孙英刚
[余论] 以“同情”古人的态度,体会古人的逻辑,能够帮助解读很多我们以前忽视的史料。这样的史料有很多,比如《乐书》云:“唐自天后末《剑器》入《浑脱》,始为犯声之始。《剑器》宫调,《浑脱》角调;以臣犯君,故有犯声。”以当时的音乐理论解释,宫为君,角为臣,角调犯入宫调,则预示着臣犯君。故天后末《剑器》入《浑脱》,实则是安禄山叛乱的征兆。又有歌谣与政治宣传之关系,如高祖时歌《桃李子》,太宗歌《破阵乐》,高宗歌《侧堂堂》,天后歌《武媚娘》,韦后时歌《桑条韦》,等等。此类记载,不胜烦举。
回到本文之初所引王令言事,王令言依据当时关于音乐的“一般知识”和“普遍观念”,推断隋炀帝去而不返。在今人看来显得怪异,但是他的推理逻辑,却正是来自当时一般士人所能理解的知识和观念。令人视为怪诞荒谬的知识,当时却正是最大的“理性”。《隋书》、《旧唐书》中不厌其烦地记载五行、祥瑞、音乐、礼仪、天文等等,正是当时他们觉得非常重要的知识。今人以“文饰之具”视之,大谬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