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月刊》2011年第1期发表葛兆光教授《“周孔何以不言”——中古佛教、道教对儒家知识世界的扩充与挑战》与朱溢副研究员《唐代孔庙释奠礼仪新探——以其功能和类别归属的讨论为中心》两篇论文。
“周孔何以不言”——中古佛教、道教对儒家知识世界的扩充与挑战
葛兆光
[摘要] 我们可以从知识史的角度,讨论公元3世纪以后,佛教和道教如何使两汉初步定型的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发生变化。佛教带来的异域新知识和道教复活的本土旧资源,使中古知识世界不能仅仅“在传统内变”,也开始了“在传统外变”。佛教和道教在外在世界、内在心灵、幽冥世界、社会人伦各方面,都扩充和挑战了原来简明而单纯的儒家知识世界。然而,知识世界的变化会引发思想世界的冲突,这一冲突引起了中古儒家的焦虑和紧张,并在中唐以后,终于导致了儒家思想界的回应和反击,给中国思想史带来了巨大的转型。
[关键词] 中古;佛教;道教;知识史;思想史
唐代孔庙释奠礼仪新探——以其功能和类别归属的讨论为中心
朱 溢
[摘要] 释奠礼仪建立于魏晋时期,主要用来显示幼帝或太子的知识和人格的养成,因而与帝位传承紧密相关。在五礼体系中,这一礼仪有时属于吉礼,有时属于嘉礼,总体上还是偏向于嘉礼。到了唐代,除原有的孔庙释奠礼仪外,还建立了武庙释奠礼仪。孔庙释奠礼仪的功能和归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唐前期还有皇太子主持孔庙释奠礼仪的一些实例,到了晚唐,已经找不到这方面的记载了。在唐代,随着常祀制度的巩固、孔子先圣地位的重新确立、从祀制度的建立和州县释奠礼仪的开展,儒家学术传统的仪式化呈现成为孔庙释奠礼仪的重心所在。此外,孔庙释奠礼仪明确成为吉礼,并且与武庙释奠礼仪构成吉礼中独立的一类。中华帝国后期孔庙释奠礼仪的基本面貌由此确立。
[关键词] 唐代;孔庙释奠礼仪;儒家学术传统;吉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