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院

《复旦学报》2010.2期刊载王鑫磊助理研究员《帝国斜阳下的亲密接触:谈朝鲜官员金允植的天津领选》

 

    王鑫磊助理研究员的论文《帝国斜阳下的亲密接触:谈朝鲜官员金允植的天津领选》发表在《复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文史研究新视野”栏目,以下是文章摘要以及本期栏目“主持人语”。


帝国斜阳下的亲密接触:谈朝鲜官员金允植的天津领选

王鑫磊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摘要:1882年,朝鲜官员金允植受命出任“领选使”,率领一支包括三十八名朝鲜学徒和工匠在内的大规模使团来到中国天津,在天津机器制造局展开为期一年的军工制造技术学习活动。在津期间,他作为朝鲜的联络官员,与李鸿章等清朝大员就朝美缔约及朝鲜开港问题多次进行密谈。同时,他还亲眼目睹了当时中国机器制造工业的发展状况。其所著《领选日记》、《阴晴史》、《天津谈草》等文献,为这段历史留下了详尽记载。本文在重新回顾和检讨这段历史的同时,还将侧重以“从周边看中国”的视角,关注和探讨两个问题:一是晚清政府对东亚局势的判断及应对,二是朝鲜使者眼中的清朝机器制造业发展实态。


主持人的话

葛兆光

     作者在标题中用了“帝国斜阳”这个词,很有趣。我不知道这是暗指大清帝国在那个时代已经如同“斜阳西下”,还是指的无孔不入渗透到中国的列强如同“西天斜阳”?无论如何,在本文讨论的时代,因为经历了鸦片战争、黑船事件和江华岛事件,东亚诸国的历史已经被整编到全球史的漩涡之中,画面和内涵已经变得复杂和丰富起来。
      就在本文讨论的这个看来并不起眼的“金允植天津领选”故事中,历史不仅涉及了朝鲜、日本、中国的外交纵横捭阖,看到了各路精英人物如李鸿章、马建忠、周馥等等的合纵连横,隐隐还出现了远西的美英德诸强的身影,这一事件不仅和震撼朝鲜的“大院君”事件有关,也涉及朝鲜和中国内部关于开国、开港、开放的纷争,呈现了各国快慢不一的不同现代化进程,甚至和此后的日本干涉朝鲜的后事也相关。在1881-1883年两年间,东亚的历史变得如此有趣,在一个朝鲜使团到中国天津学习机器制造这样的小事件中,竟折射了涉及全球的大历史,选择这样的课题,进行细致的研究,正是我们应当提倡的“小口子进,大口子出”的方法。
      更值得提出的是,有关金允植作为“领选使”率领工匠于天津学习的资料,包括《阴晴史》、《领选日记》和《天津谈草》等等,主要是来自朝鲜的汉文史料。朝鲜保存的这类汉文史料数量庞大,价值很珍贵,涉及的历史很广泛,可是过去研究的人不多。其实在1938年,胡适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在瑞士举办的国际历史学大会,发表题为《近年来所发现有关中国历史的新资料》(Recently Discovered Material for Chinese History)就在所谓“四大发现”即甲骨卜辞、敦煌卷子、居延汉简、明清大内档案之外,强调了“日本、朝鲜所存中国史料”,可是,这些资料至今仍然未能充分使用。


 

2010-04-26

发布时间: 2010/04/26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