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异还是趋同:
谈比较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问题
张隆溪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讲座教授
时间:2009年6月3日(周三)15:00-17:00
地点:光华楼西主楼2801报告厅
主持:葛兆光 文史研究院院长
祝贺张隆溪先生获选为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Letters, History and Antiquities(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外籍院士。
演讲人简介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讲座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文论和中西文学及文化的比较研究。著有《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The Tao and the Logos: Literary Hermeneutics, East and West(《道与逻各斯》)、Mighty Opposites: From Dichotomies to Differences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a、《走出文化的封闭圈》、Allegoresis: Reading Canonical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中西文化研究十论》、Unexpected Affinities: Reading across Cultures(《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等。曾获美国亚洲研究学会列文森书奖荣誉奖。2009年2月,获选为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外籍院士。
讲演简介
天下事物总是非异则同,文学和文化之间也是如此。在比较研究中,究竟应该注重差异和事物的独特性,还是强调契合与事物的普遍性,这是一个基本的方法问题,也是一个基本的阐释角度。我希望通过具体例证,说明求异和趋同本身并不是研究中的真问题,比较研究必须注重具体问题和具体的论证前提,以此决定在具体情形下,同与异的意义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