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复旦文史讲堂”的第二辑,是2007年4月至6月在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进行的八次演讲的全记录。
近十来年,大学纷纷举办各种讲座,延请各路学人、作家甚至演艺界明星为大学生献讲,从哲理到历史,从经典到生活,内容无所不包,有的讲座名流云集、盛况空前,颇为轰动,也有的讲座触电成了时尚,风靡一时。这让从一开始就决定要设立“复旦文史讲堂”的我们颇费踌躇,究竟“复旦文史讲堂”应该如何定位?怎样使“复旦文史讲堂”既不致于沦为取悦听众的娱乐性表演,又不致于孤芳自赏自高身份而变得无人喝彩?换句话说,我们的这些演讲,能不能既有趣味,又有学术?
有人说,这已是市场化的时代,不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就无法“吸引眼球”,也有人说,如今已是世俗化的潮流,专门学问如果死守象牙塔,就会“自废武功”或者甚至于“自绝于人民”。于是,有时候讲演为了俯就听众会趋向哗众取宠,凸显“故事化”和“趣味化”,但是,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毕竟是研究专门学问的机构,尽管也曾担心听众冷落,但我们的讲座,仍然以“提升学术水准,开拓研究视野,提供前沿信息”为宗旨,因此始终坚持延请高水平的专业学者,让他们自己选择演讲题目和内容,甚至演讲语言不拘中文英文。这使得有的演讲话题显得略为陌生,比如关于江文也,有的演讲内容可能比较专门,比如关于古代的“凌迟”,也有的领域相当专门,如关于域外汉籍的研究方法,也有的题目比较具体,如关于晚清的《尚友录》。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听众始终都怀抱学术提升和视野拓展的热情,我们的讲者又总是能深入浅出把复杂的学术问题讲得清新明白,这仍然使得“复旦文史讲堂”几乎场场爆满,气氛热烈。
“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是唐人殷璠对王维诗歌的评说,前一句是说他的诗歌音节清亮,后一句说的是他的诗歌形象如画,尽管不在场的读者不能像在场的听众那样,从有声的演讲中聆听“在泉为珠”,直接感受到学术智慧,但是,我们把所有当场的话语都一一记录下来,成为无声的文本呈现给读者,或许可以“着壁成绘”,从听觉变视觉,给大家展示一个多彩的学术世界。
(摘自葛兆光教授为该书所作序言,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中华书局编辑部合编《着壁成绘》,中华书局2009年2月出版。)
《着壁成绘》目录
西汉美学与赋体的起源
|
柯马丁(Martin Kern)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
|
唐宋诗词与现代人生
|
莫砺锋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汉籍东传研究法举例
|
张伯伟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有声的中国——演说与近现代中国文章变革
|
陈平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明清姓氏书与晚清世界人名辞典——从《尚友录》到《名人传略》
|
夏晓虹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
欧美的汉地和藏传佛教研究
|
卜正民(Timothy Brook)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
近代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凌迟
|
卜正民(Timothy Brook)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
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江文也的音乐与诗歌
|
王德威 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