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致力于世界背景的文史研究,葛兆光担任院长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成立 八位学者首登文史讲堂
复旦青年实习记者 夏天怡 余舒虹 平措卓嘎 报道
复旦青年记者 沈婵婧 主笔
“抬右手于肩,垂左手于下……”钟鸣旦教授边说,边模仿着中国古代官方礼仪中舞蹈的动作。
讲台上这位讲着一口流利中国话的西方学者,25年前曾留学于复旦大学。如今,他是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主任,主要从事基督教传教史的研究。2007年3月9日,他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明末清初中国官方礼仪中的舞蹈》的讲座。
钟鸣旦、顾彬、李孝悌、邢义田、艾尔曼、张隆溪、郑培凯、末木文美士。3月9日至3月11日,由这8位大师分别带来的8场系列讲座,是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推出的“复旦文史讲堂”的第一次集体亮相。据悉,这8场讲座的内容已经被中华书局约定出版成册。
2007年3月10日,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成立。其为复旦大学“985工程”二期支持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之一,首任院长为葛兆光教授,常务副院长为汪涌豪教授。
开放的“学术平台”
3月9日下午2点30分,光华楼东辅楼103,108人的报告厅已经座无缺席,可是钟鸣旦教的讲座3点钟才开始,后面站着的37人一直坚持听到讲座结束。
60岁的武老先生当天早上在上海图书馆看到海报后,特地赶到复旦来听讲座。与此相似的还有提前40分钟到场的田老太太,满头白发的她在《文汇报》上看到讲座讯息后慕名而来。
“所请的主讲人都是高规格的,提供的信息也是最前沿的,‘复旦文史讲堂’是学术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现在我们实行通识教育,多一些打破专业壁垒的讲座,有利于跨专业的发展。”复旦大学英语系的曾建斌教师说。
“复旦文史讲堂”每年计划邀请海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用系列讲座的方式,及时反映学术的前沿进展,推动人文研究成果的社会普及。
“文史研究院在建制上是独立的,但它又是一个向文史哲院系、其他院系、国内外、其他大学、学生和教授都开放的平台。”葛兆光教授说。
研究院成立之后将定期编辑季刊《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学术通讯》,不定期出版半年刊或年刊《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学术集刊》,并与若干出版社合作出版“复旦文史丛刊”,包括研究专著与文献整理两个系列。
无论是《学术集刊》还是“文史丛刊”中的专著系列,都将成为开放的园地,并设立匿名审稿制度,其收录范围不局限于本院研究人员、客座研究人员及其他学者的学术活动与成果,研究范围也不局限于传统中国,会将视野拓宽至东亚以及周边各个文化区域,不仅收录和发表专题研究论著,也包括对于各个学术领域的信息和综述。
文史研究新方向
“目前,中国文史研究处于车马冷落、无人喝彩、停滞不前的状况。研究文史的视野比较窄,体现在研究方向主要在国内,国际做得还不够。研究中国的人对外国的东西一无所知,研究外国东西的人对中国一无所知。”葛兆光教授告诉《复旦青年》。
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这些都是具有世界眼光,开放性的文科研究机构。
邢义田的《从古罗马看中国的秦汉》以及张隆溪的《庐山面目——论研究视野和模式的重要性》是主办方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特别选择的。“讲座的主题与我们所要推动的研究方向有关。”葛兆光教授向《复旦青年》解释道。
今后,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将着力推动“从周边看中国”、“批判的理解国际中国学”、“交错的文化史”、“中国印象:图像资料、文字资料的研究”四个目前国内崭新的文史研究方向。
“四个小方向拧成一股组合拳,整体是一个方向的。”葛兆光说,“就是在一个比较宽泛的世界背景下研究中国与外部世界历史上的很多交流、融合、接触。另外,沟通文史哲各个学科,为他们提供一个做跨文史哲各个学科课题的平台,互相不再有严格的学科界限。同时,提倡一种理论和文献平衡的学风。”
此外,还有“出土资料的研究和传世文献的整理”、“古代中国文化的新解释”、“近世中国社会、文学、历史、宗教、哲学各个领域的现代转型”三个传统的研究方向。以上七个课题作为文史研究院的第一批研究项目,已向全球公开招标。
客观的“国际眼”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设有由11名海内外学者组成的学术委员会,由6名海内外学者组成的国际评鉴委员会,以及由研究院院长、副院长、双聘专家5人组成的院务委员会。此外,还下设若干方向的工作室。
借鉴国外研究机构而组建的国际评鉴委员会是独立于研究院之外,来监督研究院工作的机构。由哈佛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台湾中研院、德国波恩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6位专家组成,每年对研究院的各种工作给予评鉴和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
“过去做得好不好,都是自己说了算,领导说了算,机械的量化指标说了算,这些都不是评价人文学科方法,成立国际评鉴委员会就相对制约了这些情况。”葛兆光在接受《复旦青年》采访时表示。
此外,国际评鉴委员会还将对各种研究项目进行认真地评估。钟鸣旦教授是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国际评鉴委员会专家之一,他在接受《复旦青年》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否得到项目的资金,我们都将对他们好的和需要改善的地方提出建议,改进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我们将帮助学生写好研究计划。”
《复旦青年》2007年3月13日报导
1.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向文史研究院院长葛兆光教授颁发聘书
2.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揭牌
3. 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主任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致贺辞
4.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