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院

纪要|【复旦人文高端讲座】王明珂(第三讲):人类生态的表相与本相

2023年10月18日,由台湾“中研院”院士、北京大学客座讲席教授王明珂主讲的复旦人文高端讲座“人类生态”第三讲“人类生态的表相与本相”在光华楼东辅楼103报告厅举行,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金光耀任主持。


22C00


一、表相与本相

人类社会有多种类型,社会文化有非常多元的面相,各学科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关怀去描述这个社会,即使是同样一个真实,从不同的角度看都不一样,更不用说在表述方面。

现在许多学者和学科都对本学科的方法和逻辑深入地检讨,甚至于对于人类理性,对我们能不能认识真实,感到怀疑。所以对于知识的真实性,不管是人类学的知识或历史学的知识,都持一个非常谨慎的态度。而理解人类社会的困难,在于我们生活在自己的社会文化里面。王明珂院士提问说,我们是在梦蝶之中,还是在蝶之梦中?

3C120


理解人类社会的困难

王明珂院士通过对人类生态表相与本相的讨论,思考我们的知识跟人类认知之间的关系。 首先,王明珂院士提到早期的实验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巴特莱特(Frederic C. Bartlett),他探讨了我们的经验(experience)、感官的认知(perception)跟我们记忆(memory)之间的关系。他举出很有名的概念就是Schema,可以翻译成记忆蓝图(或滤网)。在王明珂院士看来这其实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包括我们所谓的经验,包括我们可靠的个人经验(其实并非那么可靠),常常像一个滤网,很多东西被滤掉,最后才会形成我们的经验。

经验、感官的认知、符号、表征关系,可以用下面这个例子来说明。

王明珂院士发现在美国赏枫跟在日本赏枫,完全是两回事。譬如一个日本人如果跟一个美国朋友说去赏秋叶,在日本人脑海中,赏枫是一棵棵树、一片片的叶子,因为按照日本的习俗枫树和枫叶都修剪得很精致,甚至要看阳光斜射时,树形跟叶子照在地上或是墙上的投影。而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赏枫则是开着车,享受山谷两边那种像火烧起来的遍山枫红 所以表征、符号,跟我们的感官认知,都跟我们的经验形成一种文化,而文化又会影响我们对于符号表征的认识。

44C90


经验、感知印象、记忆

本相和表征也有很多的层次,王明珂院士又用自家的猫狗举例进行说明。

“我们家猫狗的存在为一本相(reality),我给他们照一张照片放在这里,这就是本相的表相(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reality),也就是说用言辞去描述猫狗或是拍成一张照片,或是画成一个油画, 都是一种“再现”,这是一个层次的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reality。但是当你们不管是看了这张照片,或者看到真正的我家猫狗的时候,你脑筋里面有个representation,有个再现,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因为你以前的经验,同一种本相在我们脑筋里的再现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又是另外一个层次的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但是为什么会有 the reality of representation这个说法,其实你所看到的 reality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客体,而那个客体是跟你以前的经验有关系。”


4522B

本相的表相、表征

王明珂院士提到著名学者如弗雷德里克·巴特莱特(Frederic C. Bartlett)和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告诉我们一些符号常常有不同层次的指称。再比如,皮耶 ·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所讨论的习性(habitus)、场域(field)和行动(practice)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文本与情境或表征与本相,他们之间有一个对应的关系。简单地讲,在一种情境里会产生一种文本,这种文本回过头又强化社会情境。

406E0


相关研究的著名学者

王明珂院士说他之所以关注这些,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表征化的世界里,所看到的就是外面这些表相,但我们却没有注意到其背后的本相。他说其实现在大家都很注意的不只是“结构”,这个结构不管称它为structure,schema或是habitus,也会讨论到符号,而不像以前结构人类学或者结构主义,大家只注重社会结构,现在我们也会注意到符号怎样影响结构。王明珂院士又引用罗兰·巴特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即一杂志封面黑人士兵来进一步说明:

如果只看到表相的话,这就是一个非常年轻的黑人法国士兵,对着一个可能是国族符号或国旗敬礼,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诚恳忠诚。但这个符号背后流露出的另外一层的意义是,为殖民帝国主义的历史辩护。也就是说一个殖民地的年轻子民,对他的殖民母国这么忠诚的话,对法国殖民帝国的历史又有什么好批评呢?罗兰·巴特常常用这样的方式去解构这些政治神话。

此外,王明珂院士还用了三张关云长的图像,来解释图像背后符号的意义。这组关云长图像,表面上看差别很大,图中有一个人,有两个人和三个人,用不同的物件来表现关云长形象,但图像背后重要的符号没有变,即文、武。不知不觉流露出的意义是,一个好的武人要能文能武。

639C2


一杂志封面黑人士兵与关云长图像

所以,表征造成本相,本相也造成表征。即在一个种族歧视的社会现实本相(the reality of representation)下,会产生许多种族歧视的言论和行为表征。这些种族歧视的言论和行为表征(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反过头来又会强化种族歧视的社会现实本相。

接下来重点讨论了人类生态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王明珂院士认为我们个人在环境中行各种生计、参与各项社会文化活动,皆有其客观真实存在。然而人们所见,或透过图像、文字、话语得知的这些活动,仍是经过社会文化而在人们脑中再现的一些认知与观感,这些个人行为、话语成为社会表征。这些认知、观感表征,包括文化性的价值判断,比如好的生产环境、高贵的职业、勤快的农人、能干的女孩、劝民务农的好地方官、卑践群体等等。

王明珂院士说他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把环境、经济生业和社会结群,视为人类生态的本相,也就是社会情境本相。 比如一个房子或一栋建筑,他们都是非常真实的。但文化是什么?其实,文化并没有一个客观真实的存在,它是附着在所有我们看到的这些建筑之中的。文化不但塑造这些建筑,也塑造我们对这些建筑的看法。

22756


人类生态的本相与表相

在少数民族地区,在现在的观光文化下,山坡上的一间稻草房子,一个石头房子,那是一种美。如果中间有一个水泥房子,就破坏了整体的美感。谁给我们这种眼光去判断,原住民或少数民族他们的居住聚落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文化跟文化的表征,王明珂院士把它当作和社会本相对应的一些社会表相,称其为表相,不是因为不重要,反之非常的重要。表相会强化社会本相,也会遮掩社会本相。我们生活在社会本相里,却没有办法看到它的真实面貌。因此,我们更应该对文化和文化的表征有一些仔细的观察,用一些特别的分析方法来认识它。

王明珂院士也解释了,这里提到的“文化”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文化,是让我们不得不为,但却不自觉而为的所有社会规范、道德、美学等等,所以文化让我们创造改变我们周遭的环境,或者让我们自限于某种环境的边界里面,接受自身的各种生计,还有我们职业的规范以及我们所从事的职业。

王明珂院士以他在《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书中讲到的,一个人脚上长着厚茧,对脚下踏着的真实世界就缺少感触,踩在很烫的沙滩上,也不觉得烫,这样缺少反应的例子,说明人们对真实世界缺乏认知与反应。现实被自然化,处境也被宿命化,然而,我们为了自身的利益,或为了群体的情感认同,个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违反文化和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这样的行为表征的累积可以逐渐改变社会本相。

4ED03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6-05

二、羌族人类生态的例子

接下来,王明珂院士由羌族人类生态的例子,多方面讨论了文化环境与社群认同。

首先是羌族对于边界的认识。

羌族文化影响人们对周遭环境的认知,他们是非常注重地盘的社会。比如,一条沟与旁边这条沟的地界在哪里?哪边是汉人和蛮子的地方?20世纪上半叶,很多深沟村寨里的人,他们观念里的汉人跟蛮子就在他旁边,而他被汉人和蛮子包围在中间。过去自称尔玛的人群,下游的人都被他们称为汉人,上游的都被他们称为蛮子。而在上游,自称尔玛的人被上游的人认为是汉人,下游的人又认为他是蛮子,所以这是一个完全受当地文化所影响的一个族群认同。再看羌族的传统建筑,房子该怎么建,如何建,哪种是比较安全舒适的房屋,这种文化表征跟社会现实本相是非常有关系的。

7A405


文化、环境与社群认同

还有弟兄祖先传说的历史记忆,这种历史记忆看似好笑,但却整体规划了这个地方的人类生态,大家像兄弟一样彼此合作,彼此区分,同时又彼此争夺,所以这是一个特别的人类生态。但是现在他们也接受了羌族认同,接受了典范的羌族史,当然他们进入了另外一个人类生态里,这个人类生态就是中国多元一体的民族认同,羌族在里面是其中的一份子,而过去的弟兄祖先历史记忆建构及对应的则是不一样的人类生态。

另外,除了弟兄祖先历史外,山神也被用以强化这样的人类生态。各寨有各自的山神,又有大家共祭的山神。王明珂院士还通过“荞麦”这一粮食作物, 在不同时代羌人饮食文化中之符号意义变化,来讨论饮食文化与人类生态的关系。

王明珂院士总结说,人们用文化来打造对周遭社会人群的认识,我们也循着文化和不同的人群产生认同情感,因而和自己的亲人、姻亲、朋友有不同的互动方式。我们所有的行为, 也被周边的人用同样的文化标准来认知、评价,然后在其心中产生社会意义。

3DC77


山神信仰、社群、地盘

三、在表象中见本象

讲座最后,王明珂院士以《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中移动凹凸镜观察镜下之物的隐喻,谈到我们若要设法跳出典范知识,并反思自身的认知偏见,凹凸镜观察隐喻的多维度地观察这个世界,多角度地思考过去的历史, 应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整理人:陈卓)



发布时间: 2023/12/15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