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研究院

纪要|【复旦人文高端讲座】王明珂(第四讲):全球化与区域性人类生态

2023年10月20日,由台湾“中研院”院士、北京大学客座讲席教授王明珂主讲的复旦人文高端讲座“人类生态”第四讲“全球化与区域性人类生态”在光华楼东辅楼103报告厅举行,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历史系教授章清任主持。


1D4CB


一、山村与文明世界

王明珂院士首先以一个意大利山村(Triora)过去发生的猎巫案, 和过去羌族村寨中人们对"毒药猫"的闲言闲语作比较,以说明山村和文明人类生态间的差异及两者间的关系。

1587年到1589年,意大利Triora曾发生过严重的猎巫事件,跟很多地方猎巫发生的模式几乎一样,猎巫活动最早发生在山村里,然后蔓延到城市;受害者被当作“巫”的,最早是穷人,最后连贵族、教士等等都会被当作“巫”;后来宗教跟政治威权开始介入,热那亚共和国派人来调查,罗马教廷也介入,不少人被虐杀。最后与其他很多地方猎巫事件一样,在贵族也被当作“巫”而被处死的时候,猎巫也就差不多停止了。

王明珂院士注意到这样一些文化表征,首先是村寨的建筑。 Triora的村寨和羌族的村寨,窗子都很狭小,窗旁边也有类似的枪眼,也有跟羌族碉楼非常相似的防卫性建筑。村寨聚落形态也是一样,房子紧紧地聚在一起,在很险的高山或者半山腰上。这些文化表征,表示他们和羌族村寨有同样的社会本相,羌族的毒药猫传说和欧洲女巫传说也就是这种社会本相产生表相或文化表征。

DFD2C


王明珂院士在意大利山村的田野调查

这种农村(山村)聚落在全世界都非常普遍,人口不及百户,亲属关系非常密切。在农村里,邻人都是亲人,人们常常以讲毒药猫或女巫故事,或是闲言闲语村上哪一个人是女巫或是毒药猫。这样能够解决社群内部的一些矛盾,化解他们对外界的恐惧。当文明的威权介入农村,关心村民的灵魂纯净和救赎问题的时候,这时才会产生真正的严重暴力。

为什么猎巫后来延伸到贵族和教士团体里面去呢?王明珂院士解释说,我们可以把村寨当做一个特别的社群,王明珂院士称为“原初社群”,即大家紧密凝聚在一起,像兄弟姐妹一样,又生活在同一个空间;无论教士还是贵族,都生活在这样一个个紧密的小圈子里,担心外魔侵入本社群之中,所以也会受到猎巫暴力之害。

4CAF1


乡民、文明与暴力

王明珂院士还提及,他在意大利的田野调查中,听到许多农村的人都讲,现在他们没有办法种最适合当地水土的作物。因为在欧盟的体系下,意大利每年需要生产多少马铃薯和番茄等等,是有定量配额的。农业无法维生, 有些人的房子卖给了法国人、德国人,猎巫的历史反而变成本地的国际观光资源,成了新的环境资源。

王明珂院士分享了他在意大利考察的另外一个经验,在西西里岛一个非常有名的罗马时期遗址,山坡上一片宏大的神庙建筑,边上有排水沟。仅此排水沟上有弧形凹槽的石板, 便不是两个人搬得动的,更不用说, 从远处运来、搬上山、加工等耗的人力。 这就是我们景仰的文明: 文明建立在对其底层村落人群的利用剥削上。

B8B83


文中提到的“排水沟”

二、何为文明

所以什么是文明?王明珂院士提出,我们可以把文明当作一种人类生态。事实上,我们原来观念里的文明只是人类生态的上层而已,我们要注意文明的边缘跟它的底层。

早期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态体系中,人类聚落可能是血缘跟地缘相迭合的社群,人们紧紧保护着自己的地盘,不敢往外扩张。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的一种聚落形态,即邻人都是亲人,亲人都是邻人,没有远方的邻人和亲人,王明珂院士称之为“原初社群”。聚落人口不及百户, 人们谨守各自的资源边界,形成一个个对内合作,又彼此区分和对抗的人群。他们惧怕外部世界,也惧怕内部的团结被破坏,讲求内部人群的纯净和团结。

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人口聚落增加,人群间的敌意跟冲突,防卫性的城墙的出现,社群关系发生了巨大且快速的改变。更重要的变化可能是,出现和人群地缘关系分离的纯血缘同姓 “家族”。其成员分散在广大地域,以姓 (血缘符号) 与祖源记忆 (历史) 彼此联系。这便是最早的统治者家族,而仍居于众多原初社群聚落中的人们则成为被统治者。

考古学家常常告诉我们,农业和整个人类新石器时代,以及人类文明的产生都有很大关系。王明珂院士从农业的本质, 以及从人类生态的角度, 对此说提出新的看法。简单地说, 植物离不开土地, 所以农人也离不开土地, 且在作物成熟前需得到喂养和保护, 因此一能够提供人们种子、食物和保护的就是统治者,他们借着农业生产来控制人,以获得大量的食物和其它资源,也借着分配资源,建立阶序化的社会和统治威权。于是,统治阶层有物资、人力和时间来从事其它发明、建设、休闲享受,以及战争、统治与管理技术,人类由此进入到文明的人类生态中。

53134


农业的本质

与传统的人类以农业一步一步走向文明的说法不同,王明珂院士解释说, 原初社群中的人们被迫专注于农业生产,减少或离开其它生计, 由此广大原初社群成为农村、其人成为农民,成为文明人类生态的基石,而农民则有如统治阶层的驯养动物。

至于中原帝国文明的人类生态,王明珂院士认为华夏是一个族群认同,任何族群认同都需要一个政治体来实践它的现实目的。这些政治体由华夏诸夏会盟到后来秦汉帝国成立,终于定型。

如果秦汉帝国是一个人类生态本相(reality)的话,它最明显的一个表徵(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就是《史记》。在王明珂院士看来,《史记》通过对“黄帝”这个符号来隐喻华夏,并藉此表达华夏是一合政治、疆域空间、文明、血缘为一体的社群。

28587


《史记》中的皇帝形象

除了中原帝国文明生态外,王明珂院士还简单介绍了包括伊斯兰文明、日本文明生态等等。从伊斯兰世界内部教派区分、对立, 到日本接缝细密的排水沟石墙构筑,都是特定文明的表相。随后他介绍西方殖民帝国之文明,用The Man Who Will Be King 这部老电影的情节,来说明一种文明人对其征服、教化远方人群的想像。此外,他还提及在很多西方电影中,殖民帝国主义视角下普遍存在的性别与族群歧视表征,即被殖民者的女性爱上一个殖民者军人的故事。

2 0世纪初世界渐渐进入了全球化,王明珂院士以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的例子来说明,世博会的意义在于夸耀文明, 以及展现谁走在文明尖端。在讨论对殖民帝国的反思时,王明珂院士又用《阿凡达》这部电影来说明。凶狠的军人代表的是殖民帝国的力量,外星球代表被殖民的地方,探索外星球的科学家和男主角,他们代表的是对过去殖民帝国有反思的一类人,他们领导当地土著来对抗他们自己殖民帝国的军队。这部电影一方面是对殖民帝国主义的反思,但很遗憾,从另一方面来看,背后还是"我们拯救了你们";也就是说, 因为我们(西方殖民帝国之后)有了反思,所以能领导你们反抗, 让你们(被殖民的第三世界子民)得到拯救。

B06B8

全球化、现代化与世界博览会

三、今日全球文明及其危机

当讨论今日全球文明及其危机的话题时,王明珂院士从环境、生计、社会与文化等四个方面,讨论人类生态现在所面对的全球性危机。 王明珂院士特别关心的是全球化下农民的困境。地广人稀的旧殖民地国家, 以其科技化大规模粮食生产,以及以全球性贸易组织如WTO等消除销售障碍,来掌控全球农产品市场的秩序,其他国家难以抵挡强权国家的经济压力、政绩压力,常常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作为代价。王明珂院士认为,当前世界的各种危机,其实都和19世纪以来,逐步推进的全球化相关。以人类生态来讲,全球化建立在殖民帝国主义扩张造成的全球资源分配蓝图上,这个蓝图包括环境利用、生产分工、消费以及文化价值, 被牺牲的是地方性人类生态。

28F6B


区域性与全球化人类生态

四、总结

讲座最后,通过对全球化与区域性人类生态的讨论,王明珂院士指出,在全球竞争中, 我们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是否继续在全球化上与发达国家一较短长,还是应该同时完善自身由农村到国家层层的区域性人类生态,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整理人:陈卓)



发布时间: 2023/12/18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