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
文史研究院院长、教授
2009年4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国际教学与研究委员会(The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Teaching and Research)通知我,我与日本东京大学两的位科学家(一位是天文学家,一位是电气工程学家),一道被选为第一届Princeton Global Scholar,这是普林斯顿大学为了推动国际化研究合作的新举措。他们通过东亚系很快与我商定,今后三年(2010—2012),邀请我每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担任六周访问教授。因此,在2009年秋天我访问美国哈佛燕京学社时,顺道造访普大并与东亚系当时的系主任David L. Howell教授及艾尔曼教授商讨了未来三年的计划。自2010年以后,每年三月至五月间即普林斯顿大学的春季学期中,我都赴普大,在东亚系和东亚研究所承担公开讲座及讨论课。
在这三年的访问时间中,我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工作,可以简单总结为四个部分:
(一)公开讲座:这三年中的公开讲座分别是:
1.《思想史为什么在当代中国如此重要》(2010年3月30日)
2.《从古地图看中国人的世界观》(2011年4月18日)
3.《礼仪、朝觐与衣冠——从乾隆五十五年安南国王热河祝寿及请改易服色说起》(2012年4月4日)
(二)东亚史(Benjamin Elman教授主持)和宗教史(Stephen Teiser教授主持)方面的讨论课,主题分别是:
1.中古道教的仪式(2010年4月12日,宗教史)
2.关于日本、朝鲜和越南汉文文献中的中国史料(2010年4月23日,东亚史)
3.谁是六祖:读《唐少林寺释法如行状碑》(2011年4月25日,宗教史)
4.在国王与教皇之间:李朝朝鲜辛酉(1801)教难中的朝廷、士大夫与天主教徒——以“黄嗣永帛书”等文献为中心(2011年5月9日,东亚史)
5.中国道教、日本神道教与天皇制度(2012年3月29日,东亚史)
6.晚清佛学复兴的背景(2012年4月9日,宗教史)
(三)促进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合作:
以上三个研究机构是在2010年庆祝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三周年庆典上,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的。此后的三年中,合作相当愉快而且有成效,我们共同举办了2011年“亚洲艺术、宗教与历史研究”夏季研究班(复旦),“世界史与区域史:以文化史为中心”国际研讨会(东京),进行了三校人员的交流,以及出版了一些学术著作,并且在今后将继续举办夏季研修班与轮流主办合作的国际会议。由于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主任艾尔曼教授(也同时担任复旦大学长江讲座教授、文史研究院学术委员)、羽田正教授(东洋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任东京大学副校长)和我,多次在复旦、普大、东大互相访问,彼此沟通,所以,这三个机构的合作非常顺畅和有效。同时,这三年期间,我也多次与普大国际教学与研究委员会主席Jeremy Adelman教授见面,讨论共同感兴趣的合作问题,包括推动普林斯顿大学在复旦举办“城市史论坛”和2013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举办三校学术讨论会,讨论他们编写的全球史教材。
(四)顺访了北美各个学校,并做了若干次学术演讲:
除了2010年3月在费城参加美国亚洲学会的例会之外,在这三年中,我两次访问哈佛大学,分别在哈佛燕京学社、费正清中心做了两次演讲(《乾隆五十五年安南国王朝觐并改易服色事件》、《哪里是中国:有关中国的历史形成与认同》);一次访问密西根大学,在比较文学系演讲(《从古地图看中国人的世界观念》);一次访问哥伦比亚大学,在东亚系作一次演讲(《悲情季文兰:兼说文史互动与域外文献》);一次访问纽约大学,在古代世界研究所作一次演讲(《礼仪、朝觐与衣冠——从乾隆五十五年安南国王热河祝寿及请改易服色说起》);一次访问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在东亚系演讲《谁是六祖》。
此外,2011年还访问了圣路易市华盛顿大学,与该校文理学院建立了双方互相联络与合作的关系,并已于2012年开始,互派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