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
文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根据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和圣路易市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文理学院达成的合作协议,从2012年3月28日至4月28日,我作为双方第一批互换交流研究人员,在华盛顿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问。访问时间虽然短暂,但却增长见闻、收获颇丰。
华大东亚系
圣路易斯市(St. Louis)位于美国中部的密苏里州,坐落于密西西比河畔。这里曾经是19世纪美国西进运动的起点,在市内著名的“大拱门”(Gateway Arch)下,便是为纪念这段历史而建立的西进运动博物馆。创办于1853年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以下简称“华大”),已经有近160年的历史,是美国著名的私立高校之一。华大的主校区——丹佛校区,紧邻面积广阔的圣路易斯森林公园、密苏里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周边环境极其优美。华大的人文研究诸学科和中央图书馆,便位于建筑古朴典雅的“本部”校区。
华大中央图书馆
华大东亚系,主要进行中日韩三国的文学、历史和宗教文化方面的研究。专门从事中国研究的,主要有何谷理(中国古代文学)、陈绫琪(中国现代文学)、管佩达(宝卷与女性文学)和马钊(中国历史)四位教授。
东亚图书馆藏民间宝卷中的“圣谕”宣讲
和中国大学普遍文、史、哲三家分立的情形不同,东亚系的课程涵容了中国文学和历史,因此很容易感受到不同学科治学方法的相互影响。这里的学生做历史研究,特别强调对史料性质、书写方式与动机等方面的分析,即明显受到文学研究中文本批判理论的影响。这一点我在马钊教授中国史研究seminar的报告讨论中,感受尤其强烈。4月20日,我在东亚系做了题为《塑造正统:明初的胡服禁革》的报告,除东亚系老师同学外,华大人文中心(Humanities Center)的冷健教授也对报告提出了许多指正意见。东亚系的对外学术交流非常活跃,在访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东亚系与复旦中文系合办的学术会议,并聆听了伊利诺斯大学周启荣教授有关清代碑刻文化的演讲。
对于人文学科而言,最重要的研究条件莫过于充足的图书资源。华大拥有庞大的图书馆系统,其中央图书馆(Olin library)的服务功能尤为齐全。图书馆的服务设施非常完备和人性化:馆内有单个位子的自习区,也有用玻璃墙区隔开的小房间,分别满足自修或小组集体学习讨论的不同需求。中央图书馆不需要任何证件,所有人都可以进入阅览(华大各个院系的图书馆,也都如此)。更为便利的是,除了文物级别的古籍,华大图书馆所有的图书一律开架阅览,并没有把守森严的“闭架书库”(我所访问过的港大图书馆、中大图书馆也都是开架;不知道“闭架书库”制度,是不是基于传统的私人“藏”书理念,而产生的一项独特“发明”)。这里所有图书都按照内容分类排放,馆内收贮的某个领域内的研究著作可以一览无余。虽然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不以汉学研究著称,但与中国研究相关的英文著作,收集的还是比较齐备的,其中不乏国内难得一见的书籍。我的专业领域是明史,美国和中国大陆的明史研究隔膜已久,另人欣喜的是,我在这里找到了从1975年创刊迄今全套的美国明史学会专业刊物Ming Studies(此前,我只在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阅读过部分卷册),读到了不少名家的早年作品。如果需要借阅馆中未收贮的书籍,华大图书馆可以在全美图书馆中实行馆际互借。
天主教堂(19世纪)外部的雕塑
华大东亚系有自己专门的资料库——东亚图书馆。东亚图书馆主要收藏中文、日文和韩文书籍,也是全部开架阅览,甚至现代宣纸影印复制的古籍也可以出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本应深锁“闭架书库”的精美艺术图册,在这里可以任意取阅,实在是少有的阅读快事!我在东亚图书馆找到了《吴郡名贤图传赞》等不少有趣的图像资料——这类图书本身非孤本秘籍,许多只是因为之前沉晦书库而缘悭一面。来自上海的张晓东老师温文而热情,作为东亚图书馆的负责人,他热心地为我们玉成了一个图书交流项目,在这里需要由衷地向张老师表示感谢。
访学期间,除了学术上的交流指导,冷健、陈绫琪、马钊三位教授和徐维辰学兄,还为我提供了许多生活上的帮助。在圣路易斯蓝天绿树交相辉映的繁华春日,马钊老师专程带我游览老城区、参观当地历史建筑,并多次设宴相招。华大各位老师的盛情,让我这个独客他乡的访者,从心底感受到了异国的暖意。这些都是深可感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