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文史讲堂
关于中国古代婆罗门教与婆罗门文化之探索
严耀中
文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时间:2012年12月4日(周二)15:00-17:00
地点: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801报告厅
主持:刘震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研究员
演讲人简介
严耀中教授,文史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宗教学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宗教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著有《北魏前期政治制度》、《中国宗教与生存哲学》、《汉传密教》、《江南佛教史》(《中国东南佛教史》)、《佛教与三至十三世纪中国史》、《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两晋南北朝史》、《魏晋南北朝考论》、《宗教文献学入门》与《宏观与微观视野里的中国宗教》等。
演讲提要
印度教在中国的史料是稀少、零散的,又是被佛教掩盖了的。而且佛教与印度教出自于同一个地域文化,在宗教资源和语言概念等方面有很多的交叉,因此二者比较容易混杂,尤其对被佛教先入为主的中国人而言。但存在过的东西必然会留下蛛丝马迹,可以从文献角度寻找:1、婆罗门教徒的来华记载;2、其它有关医药、占卜、艺术等婆罗门文化的内容;3、佛经中有关婆罗门教教义和教徒的直接与间接的记载;4、对于一些模棱两可记载之辨析。
从图像比较来看,也有三个层次:国内遗存婆罗门教石刻、佛教内容中婆罗门教神祗与故事、受婆罗门教观念影响的各种艺术造型等。以文字诠释文物,以图像证明文献,可以还原出历史上被掩盖了的一种存在,尽管先要从理论上界定宗教的“传入”和“存在”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