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摘要

颜娟英:现代台湾寺庙建筑的新样貌

现代台湾寺庙建筑的新样貌

颜娟英

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讲者简介:

  颜娟英,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1988-1995),兼任教授(1995-)、史语所考古学组主任(1996.8-2001.3)、台湾中央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2001.8-2003.7)。著有《蓝瑛与仿古绘画》、《台湾美术全集》、《台湾近代美术大事年表1895-1945》、《风景心境-台湾近代美术文献导读》等;编著《台湾学者中国史论著-美术与考古》等。
 
  本次讲座主要将台湾彰化市的南瑶宫观音殿与台中后里的毗卢禅寺进行对比研究,以表现现代台湾寺庙建筑的特点。
南瑶宫位于彰化市南瑶路43号,清代旧城南门外,原来是一座妈祖庙,现在变成了一座观音殿。1915年时南瑶宫已经有妈祖木雕像九尊,分属九个妈祖会。妈祖像有可移动性和扩散性,这一点与佛像不同。妈祖像很小,木制而成,因而比较轻便。妈祖信仰在地方上形成祭祀圈,妈祖像可以被各个地区轮值供奉,因而其移动性很强。南瑶宫的特色是拥有诸多的妈祖会,各地信徒组织力旺盛,各地信徒需要组团前往南瑶宫祭拜,而妈祖更会时常被其他地方信徒迎请前往家乡祈福。
彰化南瑶宫以前是妈祖的祖殿,现在却变成了观音殿,那么这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日治时代彰化南瑶宫改建倡议始于 1912年,次年正式成立改筑会,1916年底动工,新建大殿于1917年夏完工。南瑶宫改筑会的成员与台湾近代首创的金融机构——彰化银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1917年南瑶宫新建大殿落成后引起妈祖会强烈的批评,1917年12月举行安座仪式,来宾几乎涵盖彰化街所有日籍官方人物和重要企业主管,却没有民间妈祖会的代表。因此,当时的南瑶宫改筑会与妈祖会不能通力合作,便失去与各大庙竞争的机会。
南瑶宫现在大殿的外观是20世纪30年代完成的,其三川殿门口立有一块“沿革碑”,碑文认为1917年的改建是失败的,所以到1920年代后期再次进行改建,形成今天的外貌。1917年落成时,南瑶宫大殿的建筑形式采用的是明治时期的风格,外表像西洋建筑,殿顶为圆拱形,但大殿内全部是木制结构,整座建筑和洋混合,西洋和日式的传统互相搭配,并没有完全采用西洋当代建筑的架构,但大殿的设计依然采用了很多西洋元素,比如回廊立柱、外扇形阶梯等。
 
  由于改筑会领导的南瑶宫新建工程募款不足,原定第二阶段兴建的连接大殿和三川殿的廊庑以及后殿都无法开工。1919年初,妈祖会正式提出要由他们主导,重新修建南瑶宫。台湾传统士人张丽俊的《水竹居主人日记》中有相关记载:1917年所建的南瑶宫大殿貌似西洋式宫殿,并非传统的供神之庙,加之造价昂贵,所以遭到人们的抨击。
第二次修建过程中,妈祖会将妈祖像迁出1917年建成的大殿,移至他们完成的传统形式的新大殿,并将原来的妈祖殿改造为观音殿。现在的观音殿正面空间变得极为局促,同时被回廊所遮挡。进入殿内来看,外面有两个妈祖像,中间是观音像,平顶方格的天花板来自日本建筑的传统,尤其是明治时期的洋风建筑,往往采用几何图案变化的木料装饰,大殿的左右墙有十八罗汉的泥塑,大殿屋脊上的装饰与原来差异很大,由巨大而夸张的水泥塑变成低矮的装饰,此外大殿采用的繁复的水泥的装饰在当时也很流行,很多传统的木雕都变成了水泥。
 
  南瑶宫大殿左右侧面的阶下各有一对西式铜造立灯,宛如街灯,根据当时报纸的报道,1917年落成之后,彰化市政府特地在从火车站到南瑶宫的路上安装路灯,方便朝圣的人群。南瑶宫大胆采用西洋式建筑,当然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香客。 
与日本明治时期的建筑相比,南瑶宫新式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大殿的改造以传统的匠师为主,选择性吸收了新式建筑的表现技法。第一次改筑会的主导人实施现代财务管理,将妈祖会的财产变为公有,且存入彰化银行,这对传统的妈祖会是很大的打击。但是改筑会住持修建的西式大殿最终还是受到了传统信徒的攻击,被迫取消大殿的地位,成为次要的殿堂。
之后,颜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台中市后里的毗卢禅寺。该寺1928年开始建筑,1929年基本完成,1930年禅寺完全落成。“毗卢禅寺”四个字乃是吴佩孚所题写。毗卢禅寺是完全西式的建筑,屋顶与京都的帝国博物馆很类似。
 
  毗卢禅寺是台中当地望族吕厚庵的妻子林氏及其女儿创立,以女众为主。吕厚庵很早就去世了,林氏与其育有四个女儿。林氏1925年皈依觉力法师(1881—1933),法号觉满。从皈依时的照片来看,林氏和她的女儿没有一个人剃发,没有受戒成为女尼,所以应是带发修行。
 
  禅寺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厢房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大雄宝殿前面还有庭院,寺院中释迦佛头顶上的华盖,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当然日本佛像上的华盖,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认为毗卢禅寺是西式建筑最直接的证据,是毗卢禅寺与台中物产陈列馆很相似。台中物产陈列馆1908年建成,用于陈列台中地区的丰富物产,当时很多文人都喜欢去陈列馆参观,如前面提到的张丽俊每次到台中都要去陈列馆游览。
 
  林氏去世以后,女儿妙觉1928年开始建造毗卢禅寺,她可能有意识地模仿了台中物产陈列馆。毗卢禅寺与南瑶宫很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并不依靠香炉钱,因为吕家是望族,拥有大量土地,可以供应寺院日常所需,而南瑶宫需要依靠的是妈祖会祭祀圈的人。林氏在她去世之前就决定要建造寺院,她在太平山买了一片土地,1928开始建筑时,吕家也曾捐助一笔钱。当时的建筑监工也是吕家的人,是林氏女儿的堂兄弟,曾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毗卢禅寺以及台中物产陈列馆体现的是日本明治、大正时期公共建筑中常见的建筑形式,来自于西洋的罗马式殿堂。
 
  毗卢禅寺多少具有一些贵族寺院的性质。从照片来看,林氏的四个女儿和吕家其他房的两个女儿虽然穿着在家居士的衣服,但还留着头发,而且发型很可能还相当时髦。颜老师在采访吕家后代时得知,她们在毗卢禅寺出家时还带有自己的佣人,林氏的两个女儿去世较早,最后的一个女儿法号妙本,到了1970年代才正式剃发出家。
 
  毗卢禅寺在台湾寺院文化里面有着特殊的价值,它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保持中国佛教传统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洋元素,积极应对现代化、公众化的转变,最终成为现代的佛教寺院。

(韩艺丹  整理)

发布时间: 2015/11/04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