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立德(Mark C. Elliott)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讲座教授
演讲人简介:
欧立德(Mark C. Elliott),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讲座教授、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博士委员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清史、内陆亚洲史,是北美汉学界“新清史”研究的重要学者。著有《满洲之路:八旗制度与清代的民族认同》(2001)、合编《新清帝国史:清朝在承德建立的内陆亚洲帝国》(2004)、《镶红旗档案:清代八旗研究指南及东洋文库所藏史料目录》(2001)等。
传统中国是一个“帝国”吗?乍看起来,这真是一个“愚不可及”的问题。无数的文献,包括学术性的与普及性的,似乎都证明这个中华帝国的存在。从公元前221年到1911年之间的时期,也被大多数学术权威不假思索地界定为“中华帝国时代”。但是,如果我们再多想一想,就会发现这个古老的说法值得再考虑。既然20世纪之前的中文里根本没有对应“empire”的词汇,中国又怎么能被当成一个“帝国”呢?我们又如何能够肯定“皇”、“帝”、“皇帝”这些经典文本中大量出现的、一般被翻译成“emperor”或“imperial”的词汇,就与西文中的“imperator”、“empéreur”等词语所代表的意涵相同呢?为何西方人无论如何都要坚持把中国作为一个帝国来看待呢?
“大清帝国”地图,191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著名历史学家爱森斯坦(S. N. Eisenstadt)将从汉到清的中国都看成是一个帝国;相反,牟复礼(Frederick Mote)不久前则指出,将“皇帝”翻译成“emperor”未必正确。例如宋朝,如果我们将帝国看作是“控制着其他的国家与民族”的政权的话,它似乎就不能被界定为一个“帝国”。然而,牟复礼在结论中仍然指出,我们都为习惯用法所约束,还是将中国的皇帝看成是“emperor”。问题在于,这一习惯本身从何而来?
这一问题是我目前正在做的一个研究项目,就是要探讨清帝国与现代中国之间的关联。此项研究的目标之一,是想进一步了解中国从“帝国”到“民国”这一历史过程的来龙去脉。今天演讲的是其中的一部分,我思考的是:究竟是什么让中华帝国“被帝国”了。这项研究的目标之二,是要为把中国作为帝国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并增进我们对于什么是帝国,以及帝国如何运作的一般性理解。当然,从事这项工作可以有不同的途径。其一,是研究相关中文术语的含义,并评估它们与西方语言术语的相似性。其二,则是对典型的“帝国”问题进行研究,去看中华帝国内部是否出现了明显与世界其他帝国类似的特点、行为或措施。可是,今天我想讲的是第三种途径,就是去考察西方人关于“中华帝国”的论述,从而进一步了解这些论述背后的观念。在欧洲人的眼中,中国什么时候成了一个“帝国”?这种认识又如何影响了中国对自身历史的看法?我的主要论点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人把王朝时代的中国看成是个“帝国”,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大约一个多世纪以前欧洲人认识的影响。
今天的演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追溯把中国视为帝国的这种观念在西方的出现;第二部分则是追踪这种观念在晚清中国被接受的过程。
西文中“China”这个名称的由来有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最常见的名称是源于“丝”(silk)一词的“Seres”;另一个不太常见的名称是“Sinae”。无论如何,我们都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古希腊或古罗马的这些作者曾把“Seres”看作一个帝国。他们对“Seres”的了解其实很有限,“China”不过是一个地域,即 “出产丝绸的地方”。这个名称就这样被沿用了几个世纪,在古代和中世的文本和地图中相互因袭。马可波罗曾用“帝国”一词来称呼大汗的疆土,然而他特指的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汗的“帝国”,而不是“Seres”或者“Serica”。不仅如此,马可波罗和他同时代的人们一样,都认为蒙古帝国的疆域“Cathay”并非那片古老的国度“Seres”或“Sinae”,这种误解一直持续到十六世纪。在成书于1554年的Sebastian Münster的《世界境域志》(Cosmographia)中,我们可以分别看到“Cathay”、“Mangi”和“Serica”的词条。显而易见,当时的西方人并未意识到蒙古帝国的部分地区与所谓的“丝国”指的是同一片地域。
Sebastian M眉nster銆婁笘鐣屽鍩熷織銆媆r
鍗佸叚涓栫邯鏈紝闅忕潃鑰剁ǎ浼氱殑浼犳暀澹挨鍏舵槸鍒╃帥绐︽姷杈炬境闂紝涓変釜涓栫邯浠ユ潵鍏充簬鈥淐hina鈥濈殑璇В缁堜簬寰楀埌浜嗕慨姝c�傚埄鐜涚瀵规槑鏈濈殑鍦扮悊銆佸巻鍙插拰鍝插鐨勪簡瑙h秴瓒婁簡浠栦箣鍓嶇殑浠讳綍娆ф床浜恒�傚綋浠栧叧浜庝腑鍥界殑璁鸿憲鍦�1615骞村嚭鐗堜箣鍚庯紝娆ф床浜烘墠鏄庣櫧椹彲娉㈢綏绗斾笅鐨勨�淐athay鈥濆叾瀹炲氨鏄彜鍏告枃鐚腑鈥淪eres鈥濆湴鍖虹殑鍖楅儴銆傜劧鑰岋紝灏界鍒╃帥绐︾瓑浜哄鏄庢湞婊℃��鏁剰锛屽鍏惰�岃█锛岃繖涓帇鏈濅緷鐒朵笉鏄竴涓笣鍥斤紝鑰屽缁堝彧鏄竴涓湴鍖猴紝鍗冲嚭浜т笣鐨勫湴甯︺�傜涓�閮ㄦ彁鍒扳�滀腑鍗庡笣鍥解�濈殑钁椾綔鏄浘寰锋槶锛圓lvaro Semedo锛夌殑钁椾綔锛岃涔︿簬1642骞村湪椹痉閲屽嚭鐗堛�傚湪姝や功鐨勮タ鐝墮璇湰涓紝鏇惧痉鏄娇鐢ㄤ簡鈥滃笣鍥解�濅竴璇嶏紱鑰屽湪浠ュ叾浠栬タ鏂硅瑷�鍑虹増鐨勫彟涓�浜涚増鏈腑锛屸�滅帇鍥解�濅粛鐒舵槸涓�涓�氳鐨勫悕绉般�傚彲鎯滅殑鏄紝鎴戞病鏈夋壘鍒颁换浣曡兘澶熻В閲婁负浣曞湪鍏惰タ鐝墮鐨勫師鏂囦腑閫夋嫨灏嗏�滀腑鍥解�濅笌鈥滃笣鍥解�濊仈绯诲湪涓�璧风殑璧勬枡銆�
娆ф床缁樺埗鐨勭涓�骞呬簹娲插湴鍥撅紙1554骞达級
鍦ㄦ垜鐪嬫潵锛屽湪灏嗕腑鍥戒粠鈥滅帇鍥解�濇彁鍗囧埌鈥滃笣鍥解�濈殑杩囩▼涓紝1644骞存弧娲插叆鍏冲崰棰嗗寳浜紝搴旇璇存槸涓�涓喅瀹氭�х殑杞姌鐐广�傛渶鏃╃殑璁板綍鏄�剁ǎ浼氬+鍗尅鍥斤紙Martino Martini锛夌殑銆婇瀾闈兼垬绾�嬨�傚湪璇ヤ功鐨勬彁瑕佷腑锛屼粬杩欐牱鎻忚堪閬擄細鈥滄湰涔﹀彊杩版垜浠繖涓椂浠g殑闉戦澕锛屽苟绠�瑕佹弿杩颁簡鍏朵富瑕佷汉鐗┾�濄�傚崼鍖″浗鐨勪腑鍥藉彶鏄湪1658骞村嚭鐗堢殑锛岃涔︿功鍚嶇殑鍓爣棰樻槸Magno Sinarum Imperio Gestas Complexa锛屽嵆鈥滀紵澶т腑鍗庡笣鍥界殑鍘嗗彶鈥濄�傜敱姝ゅ彲浠ョ湅鍑猴紝浠栧湪杩欐柟闈㈢殑鎬濇兂姣旀浘寰锋槶瑕佺郴缁熶竴浜涖�傚湪1666骞村嚭鐗堢殑銆婅嵎浣垮垵璁夸腑鍥借銆嬶紙Die Gesantschaft der Ost-Indischen Geselschaft锛夌殑鎻掑浘涓紝鏍囨敞浜嗗悍鐔欑殗甯濈殑瀛楁牱銆傝�屽湪澶х害鍚屾椂鏈熸煆搴旂悊锛圥hilippe Couplet锛夌殑銆婁腑鍥借搐鍝插瓟瀛愩�嬶紙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锛変腑锛屼篃鎻愬埌浜嗏�滀腑鍗庡笣鍥解�濅竴璇嶃��
姒傝�岃█涔嬶紝浠庤タ鏂圭殑瑙傜偣鏉ョ湅锛岀洿鍒板崄涓冧笘绾腑鏈熶互鍓嶏紝涓浗鎴栬�呰澶ф槑鍥斤紝灏界鍦ㄦ煇绉嶇▼搴︿笂琚悊瑙d负涓�涓叿鏈夌ぞ浼氥�佹枃鍖栧拰鏀夸綋寤跺睍鎬х殑鍗曚竴浣擄紝浣嗗叾浠嶆槸涓�涓尯鍩熸垨鑰呬竴涓帇鍥斤紝浠呮鑰屽凡銆傚湪娆ф床浜虹殑鐪间腑锛屽彧鏈夊埌浜嗗崄涓冧笘绾腑鏈熶互鍚庯紝浼间箮鏄湪婊℃床寰佹湇鑰呯殑褰卞搷涓嬶紝寤虹珛浜庢鏃剁殑澶ф竻鍥芥墠鐪熸鎴愪负浜嗕竴涓笣鍥姐�備负浜嗘壘鍑哄師鍥狅紝鎴戜滑蹇呴』浠庤拷闂崄涓冧笘绾�滃笣鍥解�濈殑鍚箟寮�濮嬨��
姣嬪焊缃枒鐨勬槸锛屸�滃笣鍥解�濊繖涓蹇靛彲浠ュ湪涓嶅悓鐨勫眰娆′笂杩愪綔锛屾湁鏃跺�欎綔涓哄績鐞嗙粨鏋勶紝鏈夌殑鏃跺�欏垯鏄綔涓烘斂娌荤粨鏋勩�傚墠鑰呮槸寤虹珛鍦ㄨ蹇嗙殑鍩虹涔嬩笂锛屽悗鑰呭垯鏄缓绔嬪湪缁忛獙鐨勫熀纭�涔嬩笂銆備綔涓轰竴绉嶆斂鏉冩瀯鎴愬舰寮忥紝杩欑鈥滃笣鍥解�濈殑姒傚康涓嶄粎鍩轰簬寰佹湇銆佽�屼笖鍩轰簬鍏舵墍鍒涘缓鐨勮兘澶熲�滄湁鏉′欢鍦板寘瀹瑰樊寮傛�р�濈殑鈥滀富鏉冨垎灞傗�濅綋鍒惰�屽缓绔嬬殑娉曞緥鍜岀鐞嗕綋绯汇�傝繖绉嶅叧浜庘�滃笣鍥解�濈殑鐞嗚В涔熼潪甯搁�傜敤浜庤繎鏉ュ浜庢竻鐜嬫湞鐨勫垎鏋愩��
鎴戜滑寰堝鏄撴兂璞℃竻鐜嬫湞鐨勬毚鍔涘緛鏈嶄篃璁镐細浣垮崄涓冧笘绾悗鍗婃湡鐨勮�剁ǎ浼氬+浠兂璧风綏椹笣鍥界殑鎵╁紶锛屾垨鑰呮洿鍑嗙‘鍦拌锛屾彁閱掍粬浠寛濂翠汉鍜屽摜鐗逛汉瀵圭綏椹鍦熺殑鍏ヤ镜銆傛瘮璧锋棫鏈夌殑鏄庢湞锛屾竻鏈濇湁鐫�鏇存槑鏄剧殑鏃忕兢澶氬厓鎬у拰鏇村ぇ鐨勭枂鍩熻寖鍥达紝杩欎竴鏂扮殑鐜板疄瀵逛簬澶勫湪鍖椾含鐨勪紶鏁欏+浠�岃█锛屾槸鏄庣櫧鏃犵枒鐨勩�備粬浠帴瑙﹀埌浜嗕笉鍚屼簬姹夎鐨勬弧娲茶锛涚湅鍒颁簡娓呮湞鐨勫墐鍙戜护鍜屾槗鏈嶄护锛涗篃瑙佽瘉浜嗛閮界殑姹夋棌灞呮皯琚粠浠栦滑鐨勫鍥刀璧帮紝涓哄嚑涔庡叏鏄紓鏃忕殑浜轰滑杩涢┗閮藉煄璁╄矾鐨勮繃绋嬨�傚鏋滄鍓嶇殑涓浗鍦ㄤ粬浠殑鐪间腑杩樹笉鏄竴涓笣鍥斤紝鍦ㄦ竻鐜嬫湞鐨勭粺娌讳笅锛屽畠宸茬‘瀹氭棤鐤戝湴鎴愪负浜嗕竴涓笣鍥姐�傝�屽湪鍙︿竴鏂归潰锛岃嫳鍥姐�佹硶鍥界瓑鏂板叴鏃╂湡杩戜唬甯濆浗鐨勫礇璧凤紝涔熶负杩欎簺瑗挎柟鐨勪紶鏁欏+鎻愪緵浜嗘湁鍏冲笣鍥芥兂璞$殑鍙﹀涓�绉嶈祫婧愩��
传教士们把大清国定为一个帝国的原因究竟是基于古代帝国的记忆,还是其对早期近代帝国的体验?现在还很难说。但可以确信的是:将中国视为帝国,并非因为当时的欧洲人对中国文化或其历史突然有了新的认识,而只能是更多源自于其自身的回忆和经验。多元一体性的清帝国的建立,在许多欧洲人的眼中来看,必然是同神圣罗马帝国、罗曼诺夫王朝或是奥斯曼帝国相类似的。这一点,在十八世纪以后的几乎所有关于国家的论述中已达成了共识。
然而,有一个例外,就是汉语。十九世纪之前,中文中没有任何词能够完全表达“empire”的意思。作为新词的“帝国”首次出现,是在十八世纪晚期,即日本德川时代中期。在1789年朽木昌纲所编辑的《泰西舆地图说》中,“帝国”通过“Keizerdom”一词的翻译从荷兰语引入到日语。而在1866年的一本字典中,我们发现了“empire”这个词条。然而,从该词条的具体解释中我们可以得知,词典的编纂者对于其含义,仍未能有一个明确而固定的说法。二十世纪以后,“大清帝国”(Great Qing Empire)一词在1905年前后开始使用;而在袁世凯复辟的过程中,其所选择的国名也是“中华帝国”。1923年萧一山所著的《清代通史》中也多次指出所谓的“大清帝国”的存在。从这个时候开始,很多的历史书便将大清说成是一个帝国。解放后,这种表达方式一度消失不见,而在80年代以后,又逐渐恢复了。
传统中国是一个帝国吗?我的答案应该是:它不是一个帝国。并非只因为汉语里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概念,而是由于历史上从没有一个王朝把自己称为“中国”。作为替代,我宁愿主张:在中国这片地域上建立的个别政权当中有一些也许可以称之为“帝国”,清朝就是其中之一,并且也可能是最带有“帝国性质”的一个王朝。基于二十世纪以来的民族主义和官方意识形态,我们很容易将清朝这样的形象混淆为一个贯穿历史的、一成不变的“中华帝国”形象。这一信念最初在西方产生,最后又传播到了中国。这种将过去的中国视为一个连续不断的“帝国”的信念,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是一种误解。只有详细探求每一个历史王朝的特殊性,才能对中国历史上的“帝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谢一峰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