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摘要

夏伯嘉: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

夏伯嘉(Ronnie Po-Chia HSIA)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演讲人简介
   夏伯嘉(Ronnie Po-Chia HSIA),耶鲁大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欧洲近代史专家。著有Reformation Europe 1480-1580、The World of Catholic Renewal, 1540-1770、Trent 1475: Stories of A Ritual Murder Trial、Social Discipline in the Reformation: Central Europe, 1550-1750等专书十余册。
   今天我讲的主题是天主教在明清中西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第一个问题是天主教与儒家的对话,这在国内外都是一个热门的题目;另外的两个问题在研究中很少看到,一个是天主教跟穆斯林(回教)的对话;另一个是天主教跟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的关系。这三个题目都是集中在一位耶稣会士——明末清初来华的龙华民在中国的一段经历,从中可以看到天主教分别与三个不同的层面——儒家、回教和民间宗教的接触。
   首先对明末天主教的背景作一个介绍。万历三十八年(1610),耶稣会士利玛窦在北京逝世,天主教在中国已有26年的历史。经过利氏与第一代耶稣会士的精心经营,迄1610年,全国教徒约2500人。崇祯年间天主教发展之速,比康熙朝的盛况有过之而无不及。明末天主教徒,自崇祯元年(1628)约1.3万人至明亡7万人;寥寥16年间扩充五倍有余。清初之增进率固高,自康熙元年(1662)至四十四年(即礼仪之争的前夕全盛时期),天主教徒自8万余人增至20万人,但比较崇祯朝的增长率,每年只有平均3—4%,远远低于明末每年31%的增长率。我们大概要问为什么中国危机最重的时候天主教发展最快?
   我所用的最重要的史料是龙华民所写的报告和耶稣会年报。我还引用了中文史料来对比分析龙华民在山东传教的事情。
   龙华民的意大利名字是Nicolas Longobardi,1559年在西西里岛出生,1582年进入耶稣会,1597年到达中国,他1654年去世时已经95岁。他在中国的时光要比任何一个耶稣会士都长,承继利玛窦成为中国耶稣会的领导。比起利玛窦和其他耶稣会士,龙华民的中文著作不是十分丰富。换句话说龙华民在明末天主教史中的地位,不是翻译算书、推测天文,亦不是儒化天主教神学,阐演天儒合一之说。龙华民于明末耶稣会所扮演的最突出角色,是利玛窦传教策略的主要反对者,力抗利氏扬儒贬佛,引儒家经典综合中西神哲学的传教路线。
   龙华民的传教风格,与利玛窦的游识士宦有显著的分别。其中的原因除了两人性格之别,主要是他们在中国传教的不同经验。
   利玛窦来华以后和民众的接触很少,因为他主要的传教对象是中国的统治阶级和官僚。从第一个教徒肇庆的知府到后来转到邵州、南京、北京,利玛窦的交友圈子都是一步一步向中国的上层社会发展。从利玛窦的中国传教札记中,就可以看出他在肇庆和韶州曾经有两次和当地的平民冲突,他离开广东以后就从没有怀念过广东。
   龙华民来中国以后,在韶州遇到困难,转往附近的乡下传教,颇受村民欢迎,领导多人入教。龙华民在平民阶层的传教活动,与利玛窦离粤北上后,专力传教于士大夫,有显著的分别。
   第一个就是龙华民对中国士大夫和中国儒学的态度,与利玛窦的态度相比有何彻底的区别。在1637年的耶稣会会报里龙华民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可以真正说,今年是圣教始传于山东省……虽然几年前真理之光已照达该地……当已故的保禄博士在北京快要去世之时,他叫神父(按:龙华民)自南京回来。神父立刻动身,但在路上听闻噩讯,心中充满悲伤。”龙华民在山东已经有了一个人脉关系。他曾和中国的士大夫有一段对话。我在《济南府志》找到这个人的名字叫赵天开,在龙华民的报告中他提出了十大疑问:第一,四千年来,在中国只有谈理,而无宇宙之说;第二,“理”是万物之道;第三,假如天主是宇宙之始,理、气、无极、太极又如何;第四,耶稣基督降生为了受难,不解;第五,耶稣形象秃首披发,于华夏礼仪为之不敬;第六、天主教书籍教人善恶各有报之说只适合庸俗之人,圣人为善发之于心不计其功果;第七,何以天主创世,不能造成世上无罪恶;第八,事敬天主诚为应份,为何不敬天主之众官——诸神佛、山川河水之神?诚如敬帝王亦尊其百官;第九,若人人守贞,人类岂不绝灭;第十,无嗣,实是不敬祖尊先。
   于是龙华民就逐条作答。有意思的是龙华民说中国士大夫也就是儒家是无神主义者,这个结论和利玛窦的结论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出入。因为利玛窦把中国的信仰分成三大个派系:佛教、道教和儒家,把中国的儒家说成是一个道德的学派,而不是一个宗教,这是相同的地方。可是利玛窦从来没有说儒家是无神主义者,反而在《天主实义》中他提出中国的古代四书五经里和三皇五帝时已经有上帝、天这个观念,也就是说他们有一种自然宗教的信仰。这是利玛窦和龙华民对儒家的评价的基本分别。
   另外一个基本的分别就是,龙华民不愿把中国的儒家分为先儒和后儒,而先儒和后儒是利玛窦传教最基本的一个策略。利玛窦对士大夫讲他不是传来西方的宗教,而是给他们解释在他们的经书、在远古历史里面已经有了一个创造天地的上帝。而后来的学者如朱熹等,是受了佛家的影响才解释。可是龙华民不愿把中国的儒家传统划分为二,不但如此,龙华民还直接批评了利玛窦的传教路线。龙华民的一段话很清楚地讲明他跟利玛窦的分歧,他写道:“中国‘上帝’这名词,早在二十五年多以前,我首次看见觉得心里不安。因为我听见孔子的四书后(我们抵达后都先学四书),察觉到上帝这名有不同的注释,与神圣的自然格格不合。可是,传教区以往的神父听到上帝就是我们的神后,他们放开了心中的不安创造了一个概念;这个概念与注释四书的学者的论点也许有差异,但学者的注释亦有与经文参差的地方。在我们传教区的神父有了这个说明与思想后,在韶州过了十三年,没有机会去反思这一点。利玛窦神父逝世后,我接任他总理会务,接到查访日本省神父Francesco Pasio的一封信。他说日本的神父认为我们的中文著作有不信教人的错误,让他们很费力去反驳在中国神父提出的论点。故此,他恳求我好好观察在这里的情况,因为他很难想象,写这些中文书的神父,既是优秀的神学家,又精于中国经典,怎样可能犯了异教的错误。读了Pasio神父的警告,我确定旧有的怀疑是对的。”纵使龙华民没有点名批评,“以往的神父”正指利玛窦无疑。以中国会长的身份,龙华民吩咐各在华的耶稣会士提出对上帝、天神、灵魂与儒家四书五经的看法。传教士的意见,有些像庞迪我认为古代中国已有一真神的概念,另外的人如熊三拔认为儒家学说只是一无神论的学说。1623年龙华民书写《中国宗教的几点绪论》,认为宋明理学之“太极”是一物质的宇宙,而中国士大夫是无神论者,强烈反对利玛窦分“先儒”与“近儒”渲染释氏妄说之论。1627年11个在华耶稣会士,在苏州府嘉定县孙元化家,召开了争论译名的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废除“上帝”与“天”两译名,保留“天主”这一个没有在儒家经典出现过的新名词,以厘清天主教与儒教之界限。在祀孔祭祖这问题上,会议决定遵守利玛窦的决定。会议经过罗马总会的批准,强调服从纪律的耶稣会士,纵使个别尚有异议,皆一致推行统一的传教政策。
   第二点我要讲龙华民与回教徒的接触,龙华民跟中国回教徒的接触是在山东的青州(益都县)。明朝是回教开始本土化的一个阶段,他们不用阿拉伯文或回文来传播经典,而用汉文来写一些介绍回教的经典。山东是除了中国西南与西北以外回民较多的省。龙华民记载宁阳王听了自己布道以后认为天主教的教义胜过回教,他愿意成为天主教教徒。这个应该是亲王里面最早信教的人之一。那么为什么这个宁阳王会信回教呢?龙华民没有讲得很清楚。可是我们从青州的地方志来推测,宁阳王本身很可能就是一个穆斯林,因为青州的清真志就是宁阳王的父亲建立的。回教在明代的历史研究的不多,可是比起清朝,回教在明代没有受到强烈的压迫。明末还有回教的进士。崇祯七年张忻所作的《清真教考》,其中一段说天下一切伦理道德,尽包蕴在礼拜真主之中:“而礼拜之义蕴何在乎?拜主则尘缘尽却,而生人之本性见矣。”他说“拜主”就是拜回教的天主,“物我皆忘”,就是忘记了自我,做忠孝的事情,这是儒家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回教的读书人想把儒家的教义和回教的教义结合起来。
   第三介绍龙华民与中国民间宗教的接触。龙华民在山东接触的各种社会阶层人物中,有一个是“无名教”的教主。这是天主教史料中第一次较详尽记录了西方天主教与民间秘密宗教的接触,资料极稀见。
事出自济南听道入教者中,有一名叫陈许良的教友,回到武定县家里后,传播大西道人带到中国的天主之道,并说有一大西道人正在省会讲道。乡亲中有一人追求真道热心,决定冒险赴济南。这个叫徐敬客的人,是“无名教”的教主,手下有数百个教徒。无名教主听闻神父已离开济南前往青州,便带了手下李商白上路寻道。为了路上躲避盗贼的耳目,两人衣衫褴褛,走了三四天,终于来到青州宁阳王府。听到了两人寻道之热心,龙华民吩咐仆人给他们换衣服带到王府中,于是,龙华民长篇大论,滔滔说道,演绎天主教的奥妙。
   根据龙华民的记录,“两个学道者很满意,承认他们教中以‘无名’一词代表神圣是错的,因为他们的教只演述事物之因由,而不知万物背后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天主。”无名教主领洗入教,取名Nazario;其徒弟取名Celso,两人宣誓弃邪归正;徐教主更答应回到武定后会带领教中各人皈依天主真教。
   可以看出这个报告是写给罗马的,那么他是怎么把武定几百名无名教教徒变成天主教徒的,是不是这些教徒真的是天主教徒呢?而这个教主到底是怎么认识天主教的?我们无从知晓。从民间宗教的教义中可以看出有几处和天主教的教义很接近。一是有一个女神,有母亲形象的慈悲的女神,这个在中国民间宗教里是老母,在天主教里就是圣母玛利亚。所以天主教在中国传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中国民间宗教有一个对慈祥母亲的需要,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观音菩萨从印度宗教传到中国后就从男性变成了一个女性。神会从天降到人间救苦救难,无论弥勒佛还是观音菩萨,正好天主教耶稣降生受难能和民间信仰相结合。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只是一个非常小的片段,集中在明末耶稣会士龙华民身上。可是我希望从这一个个案里可以提出耶稣会、天主教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比较大的问题。

高雅洁 整理





发布时间: 2009/04/23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