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摘要

2018.5.14 阮苏兰:越南《三国志演义》喃字歌演传本研究

越南《三国志演义》喃字歌演传本研究

阮苏兰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副研究员

 

《三国志演义》在古代东亚世界传播广泛,并产生了相关的戏剧及讲唱文学改编作品。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 (Борис Львович Рифтин) 指出三国故事在中国以外的东亚、东南亚地区拥有极为广泛的影响力。在越南,陈寿的《三国志》很早就见于典籍记载,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约十七世纪传入越南,使得三国故事广泛传播,深入人心,深刻影响了本地文化。《三国志演义》传入越南之后,一开始越南文人一直阅读汉文原本,直到十九世纪初期才开始以喃字对《三国志演义》的内容大量改编,并搬到舞台上演出。其改编本主要分为“唱本”和“㗰剧剧本”两个类型,成为越南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在20世纪初越南出现了拉丁国语字译本《三国志演义》,并以国语字翻译传统的歌演传本,完成了越南古代文学向近现代文学的转变。

三国戏——顺化20世纪初

 

越南㗰剧《三国志演义》剧本与《三国诗》是《三国志演义》在越南传播、接受的两个代表方向。从翻译学的角度而言,与日本和朝鲜不同,《三国志演义》全文并没有完整的译为喃字译文。直到汉文的优势地位被国语字所代替,《三国志演义》被视作外来文学,才开始以国语字翻译。喃字歌演传本是《三国志演义》在越南唯一的改作形式,而其他的喃字文献,如史书、地志、文章,引用《三国志演义》的典故、人物事迹等非常少见。越南《三国志演义》的戏剧台本,具有传统中国戏剧的现场特点,特别是选取原作内容进行改编的南方地区戏曲。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民间三国故事不断变得更丰富、不断演变,产生了很多虚构情节,最后被编入《三国志演义》小说之中,这一过程非常复杂。而越南的剧本则较为简单,直接从《三国志演义》小说中改编。
笔者专门收集整理越南《三国》戏的剧本,可以看出越南人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小说题材进行改编:第一个方式是选取原书回目中的内容作为一场戏,如《三英战吕布》、《过关回古城》、《三顾茅庐》、《当阳长坂》等。第二个方式是选取一回中的一些内容,并进行改编,成为独立的剧目,如六十三回的内容,被拆解为独立的《落凤坡庞统归位》和《义释严颜》两个剧目。第三个方式是把一些连续的回目内容组合成一个独立故事,如河内汉喃研究院藏《三国演歌》,及讲述从“三顾茅庐”到“当阳长坂”的内容。

在越南《三国志演义》的改编本随后也成为当地特有的民间戏 -- 水木偶戏 -- 的常演剧目,唱念有特色。藉由《三国志演义》相关戏剧的传播,“三国”成为阮朝时期越南人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至今仍流传在民间。


发布时间: 2019/04/18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