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摘要

2018.5.24 张佳:宋元明番族题画诗中的族群观念变迁

宋元明番族题画诗中的族群观念变迁

张佳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副研究员

 

唐末五代以降,随着中原地区与北方游牧族群交往的不断密切,一类以描绘北方草原民族游牧、射猎为主题的绘画作品逐渐繁盛,出现了诸如胡环、胡虔、李赞华等诸多擅长番骑、番马类作品的名家 。这类在汉地民众看来颇具异族情调的画作,在北宋以及游牧族群主导的金元时代,都甚为流行,涌现出不少绘画名家。针对特定画作进行题咏的题画诗,自宋代以来随着文人画的兴起,也开始大量出现。题画诗中的许多主题,也可以是观察思想史和政治史演进的重要史料。纵览宋元明时代的番族类题画诗文可以发现,面对同样类型的作品,不同时代的读者有着截然不同的观感。这些基调不断变化的题画诗,形象地展示了十二到十四世纪在族群关系剧烈变化的冲击下,汉族文士有关国家和民族观念的演变。

在北宋时代,前期宋辽的百年好合以及末期徽宗开疆拓土、统驭四夷的天子心态,使得番族类作品的绘制与鉴赏达到了高峰。对于这些番族绘画,北宋士人大多并不排斥,而能平心静气地鉴赏。北宋时代的番族类题画诗,基本都是描述绘画呈现的异域风情、称赞画家的高妙手笔,很少流露出激烈的敌对情绪。宋金“海上之盟”最终以徽钦二帝被俘、中原沦陷收场。对宋人来说,靖康之变无疑是一部国恨与家仇交织的血泪史,而描绘异族生活的番族绘画,受到士大夫排斥,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在南北敌对的情况下,不仅番马画的创作进入低谷,士大夫的鉴赏热情,也逐渐冷却。目前能够见到的南宋番族类画作题跋很少。这些为数不多的诗作,都营造出一种胡汉对立的紧张氛围,与北宋诗作所传达的从容不迫的鉴赏心态大相径庭。

在元代大一统政治格局下,紧张的南北族群对立已经成为历史,南宋时代激越的夷夏情绪也逐渐平复。面对纷至沓来的异族新事物,江南士人的心态大多较为开放。番马画再度成为士人热衷鉴赏的对象,产生了大量的题咏诗文。南宋题画诗激烈的夷夏对抗语境,在元代基本消失了。南宋人看到图画中的番人骑射,便立即唤起了靖康之耻的历史记忆;而到元代,江南士人的主流话语,已经不再把图画与曾经的族群耻辱联系起来。

由朱元璋汉人集团建立的明朝,是一个政治和文化疆界都相当明确的有限国家。明初国家与族群观念的变化,迅速地反映到艺术鉴赏领域,在纸面上也筑起了“夷夏之防”的藩篱。与南宋类似的“胡-汉”对立结构,再次出现在这一时期的题画诗当中。在收藏者中流传的番族画作,大多沦为明人抒发夷夏情怀的引子,较少有观者抱着赏鉴的心情进行品读。

番族类绘画,是与族群和政治都有紧密关联的特殊题材。从北宋到明代,其创作的盛衰起伏,见证了南北族群关系的疏密离合。四百年间,由同类画作引发的迥然不同的观感,直观地反映了汉族文士国家与族群观念的巨大变迁。作为政治与意识形态的投影,番族绘画创作与鉴赏的盛衰历程,也极好地展示了艺术史与政治史、思想史之间的互动与纠葛。



发布时间: 2019/04/18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