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反攻大陆
松田康博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本场讲座主要从蒋介石与撤退台湾、“积极反攻”和“消极反攻”等几个部分对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政策与态度进行了探讨。
首先,松田康博教授指出蒋介石撤退台湾并非是历史的必然,而是复杂战争进程的结果。撤退台湾后,蒋介石将反攻大陆作为号召来推行自己在台湾内部的统治,并且这不只是一个口号,而对两岸政治、经济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研究这段“没有实现的历史”有其重要意义。
作为军人政治家,寻找撤退后路,保存实力,以期东山再起,是蒋介石的本能。早在1948年5月,蒋介石就开始了空军撤退计划。之后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的失败,使得蒋介石决心撤退台湾。而撤退台湾存在一个“二律背反”,即死守大陆就会错过撤退时机,但太早放弃大陆又会导致士气崩溃,也无法顺利撤退。由蒋介石日记可知,面对这种状况,“由行政院决议声明绝不迁都,以辟谣言”。在决定撤退台湾后,仍坚持宣称将大陆作为大本营,并以西昌“为对外抗战根据地”。与此同时,以现实主义的作为筛选撤退台湾的部队。
蒋介石撤退台湾后,积极进行反攻大陆的作战计划,包括三七五计划、五三计划、光计划、四四计划等,并且进行着零星的海上突击、空降作战和大陆游击战。其中在光计划里,聘请大量日本失业军人作为反攻大陆的军事顾问。蒋介石以强烈主张和实际行动证明反攻大陆的真实性。
1960年,蒋介石三选连任总统。而此时的大陆方面,毛泽东正推动“大跃进”。大陆的难民潮、中印边界纷争和中苏对立等的发生,让蒋介石看到了反攻大陆的机会。蒋介石于1960年到1962年施行了联合美国反攻大陆的国光计划。而对面蒋介石的这种诉求,美国肯尼迪政府先是拖延,后是直接拒绝,致使蒋介石错过反攻大陆的时机,计划搁浅。1965年,蒋介石又制定了单独反攻的田单计划,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反攻大陆计划的失败使得蒋介石开始怀疑成功的可能性。蒋介石日记也开始显示出“消极反攻”的特点。在“消极反攻”阶段,蒋介石一直在等待时机。越南战争、文化大革命、珍宝岛事件、新疆事件等的发生被蒋介石视作反攻的机会。蒋介石欲以“东南亚的反共堡垒”作为地面反击据点,并于1965年到1966年提出切断中国-北越补给线的西南计划。该计划最终以美国不支持而告终。这一阶段,蒋介石欲联合苏联反攻大陆。台湾与苏联秘密接触频繁,如通过“魏景蒙-路易斯管道”进行谈判。而因为苏联内部派别意见不一等原因,台湾与苏联的谈判最终没有成功。此后,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交。至此,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计划彻底失败。
总之,只有蒋介石这一军人政治家克服了撤退台湾的矛盾。蒋介石的反攻大陆政策始终将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作为不可缺少的力量,并利用现实国际政治当中出现的各种“机会”,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政策目标。反攻大陆分阶段地渐渐成为口号而不是政策。
(庄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