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摘要

明代吴门画家山水画中的隐逸主题与表现图式

明代吴门画家山水画中的隐逸主题与表现图式
毛秋瑾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元代晚期,江南地区的文人画家大多过着隐居的生活,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对山水林泉的体会和感受,寄托自己的隐逸心曲。到明代中叶的苏州,隐逸思想更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特征,吴门的文人画家们也都有隐居生活的体验。本次报告以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吴门画家为中心,探讨他们山水画作中的隐逸主题。作者发现,在吴门画家的山水园林绘画中,和隐逸主题有关的画作经常有着相似的构图。作者主要以隐居山水中渔隐主题和高士主题这两类极具典型意义的文人画为中心,考察这类图像的历史渊源,分析吴门画家笔下图像构成的特征,探讨特定图式隐含的寓意。需要指出的是,渔隐图和高士图都和人物形象有关。渔隐、渔父这一类题材的画作在《宣和画谱》中已被列入“山水门”的画家名下,而高士图最早属于人物画的范畴,从宋元开始,文人画家将高士的形象置于山水背景之中,从而使高士题材的画作进入了山水画的领域,突出了隐逸主题。从以上两类隐逸主题的山水画可以看出,明代以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家深受元末隐逸画家的影响,从表现题材到构图方式都能找到画史上的渊源。                        
这两类画作构图上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表现近景或中景,采用平远式构图,另一类表现远景,采用高远和深远的构图。这两类图式都有各自的传承和寓意,都在吴门画家的山水画中较为常见,但一般都与隐逸题材相关,是“有意味的形式”。另外,与元末文人画家不同的是,吴地文人的隐居,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隐于市”的生活方式。因此,他们在绘画上的表现,不仅以绘景的方式寄意,也表达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寻求心灵的慰藉。这也使得他们的绘画艺术在文人画的发展史上达到新的高度。

发布时间: 2018/12/07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