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祇由人做——宋代东岳神的形象与选任
刘云军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副教授
作为山川神的一种,东岳神很早就出现了人格化的趋势。就宋代东岳神的研究而言,虽然主要考察的时间段会定在宋代,但由于东岳信仰长期潜伏在民众社会中,从而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本论也将会对早期的情形有所探讨。贾二强先生在《唐宋民间信仰》已经对东岳神的人格化问题有所关注,并提及东岳神家庭及选任现象的存在。当然,东岳神只是其书考察的一小部分,所牵涉的问题尚有阐发的余地。
首先是东岳神的形象问题。据说在汉代画像石中,已出现乘坐辂车的人形泰山君形象,只是缺少文献记载加以佐证。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则为我们提供了几条记载,如《太平广记》卷375引《列异记》以及《搜神记》中,都反映东岳神已具有比较明晰的人格形象:服制如汉代太守,并且存在东岳神子女、家族的元素。这大体反映了当时普通士人对东岳神的看法。另外从宗教界而言,道教文献《五岳真形图序论》所见东岳君,则完全是人格化的神仙形象;其职守则与秦汉时期的传统观念相近,被认为是主管生死的神灵。要之,隋唐之前的东岳神观念中,该神已具有相当的人格特征,存在天界的家族婚姻关系,并能与世间庶民无碍地交往;其中,东岳神主要是以天界官员的形象出现,并拥有相应的衙署。与现世太守一职相应的“府君”身份及其相应的地位、服制,或许正反映东岳神信仰局限在今山东一地。
隋唐时期的东岳神材料,可见于《太平广记》卷102引《报应记》、卷305引《集异记》及《法苑珠林》卷37引《冥报记》等数条记载。相较于此前的志怪小说,隋唐时期的记录中东岳神直接出场的情况较少,反而是东岳神的诸子比较活跃,积极与世人发生关系,充当着故事的主要角色。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唐代志怪小说的叙述中,尚未发现唐代封赐五岳王号的举动对于东岳神民间形象的塑造有任何影响。
宋代情况有所不同。从《夷坚丙志》卷10、《夷坚支甲》卷3所载的材料来看,东岳神开始透过“东岳行祠”在泰山以外的地区与世人建立往来关系,并介入到人间的疾病治疗当中。这当是由于宋真宗泰山封禅以后,积极提高五岳神的地位,为它们正式举行册封帝号仪式,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东岳庙,有力地促成东岳神信仰得到跨区域的传播。并且,随着朝廷对东岳神地位的抬升,其服制品级也随之提高。《道山清话》等笔记以及宋代东岳神图像实存可以印证,宋代以降东岳神形象已经实现日趋帝王化。
其次是东岳神的选任问题。这里讨论的是东岳神的候补范围以及任期情况。六朝时期的故事大体表明这样的观念,即人死后可以担任泰山令,但并未交代这一神职如何接班、任期多长。隋唐时期的材料则透露在民间观念中,东岳神的更替或许与前任渎职有关,但可能也存在任期到期的原因,实际上还是语焉不详。宋代记录反衬的是,充任东岳神的人类生前职位或社会地位并不算高,在声望、能力、性格方面也未见过人之处。这或许印证了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是国家力量越来越积极介入对东岳神信仰的管理,另一方面则是民间的东岳神观念未见波及。要之,东岳神在选任上依旧承续着魏晋以来的传统模式;东岳神候补往往出自中低级人物,或许也源自这样的人更贴近民间。于是这种局面冲淡了东岳神的神秘色彩。另外,宋代故事还暗示了东岳神任期与宋代官员选任制度的配合。文官三年一磨勘,东岳神也存在三年一更替的现象。因此,东岳神故事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体现了宋代自身的特色。
本论主要讨论从魏晋到宋代东岳神形象与选任的发展状况。就形象而言,东岳神大体上有从泰山府君向东岳大帝转变的趋势,不过朝廷与民间的定位并未完全同步,“泰山府君”一称在宋代的延续就是一项证据。就选任而言,政治环境的变迁对于东岳神的人选并未留下很大影响。今日的东岳神观念其实要到元代以降才固定下来。明初对东岳神帝号的废黜,只是法律层面的限制,业已影响不及民间对东岳神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