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摘要

中国艺术和“中国风”在俄罗斯及中俄关系发展(17-18世纪)

中国艺术和“中国风”在俄罗斯及中俄关系发展(17-18世纪)
 
白若思(Rostislav Berezkin)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副研究员
 
15—16世纪,中国的商品已经传入俄罗斯,当时俄罗斯人已得知蒙古的东边是中国,于是, 对这个神秘国度的探求使当时的俄罗斯人兴奋不已。随着俄罗斯人对中国物品兴趣的不断延伸,俄罗斯人试图探索一条前往中国的商业路线,1618年俄罗斯的使节第一次到达北京。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两国正式建立了边境地区贸易关系,18世纪这种贸易不断地发展演变。当时俄罗斯跟中国的贸易在俄国经济、文化上变得很重要,而中国的奢侈品,包括丝绸、陶瓷、漆器、景泰蓝、青铜器、玉器,占进口商品大多数。
18世纪初俄罗斯出现了“中国风”(亦称“中国热”)的文化现象,当时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模仿欧洲的时髦,开始专门收藏中国艺术品并用中国风格布置自己的宫殿。18世纪中期至末期,特别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1762-1796年),是俄罗斯“中国风”兴盛时期。 18世纪俄国皇廷与贵族收集了许多中国艺术品,其中大部分的收藏品保存至今。俄罗斯皇家也修建了中国风格的宫殿、园林、剧场,大臣们也纷纷效仿。跟中国艺术在国外传播有关的俄罗斯“中国风”在俄国文化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至今比较少学者深入研究这个现象。本报告目的是综合探讨中国艺术品在俄国的使用方法、俄罗斯中国风的发展历史和特色、中国艺术对俄罗斯本土艺术与文化发展的影响。该讨论中本人试图结合对文献记载和艺术品两方面的研究。
本人主要的结论如下:
(一)俄罗斯 “中国风”来源和性质相当复杂。它一方面受到了欧洲国家“中国风”的影响(西欧“中国风”出现得比俄国早),另一方面有本土的动机,因为俄罗斯早就与中国有直接的来往。
(二)俄罗斯的“中国风”跟欧洲的“中国风”比较有一些特点,例如俄罗斯贵族从18世纪初以来不只使用中国屏风装饰房间,而把它拆成板块,作墙壁装饰;同时俄罗斯工匠开始制造中国风格的漆器,包括壁板、家具、日常用品,这些艺术品具有明显的俄罗斯民族特色。
(三)俄罗斯的“中国风”在社会不同阶层有不同表现。例如俄罗斯贵族经常用中国的奢侈品,如用丝绸制衣,而俄罗斯百姓买不到这种珍贵的物品,但是能买到中国进口的棉布。18世纪中国的棉布在俄罗斯已很流行。
(四)俄罗斯的“中国热”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18世纪俄罗斯文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崇拜也表现在俄国的文学与思想中,1715年建立的驻北京俄罗斯东正教团在这种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时,俄罗斯汉学兴起比欧洲的汉学晚,两国物质方面交往比精神方面交往出现得早,因此中国艺术品在中俄关系发展史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白若思 供稿)
 

发布时间: 2018/12/05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