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摘要

北宋三馆秘阁与东亚的文物交流

北宋三馆秘阁与东亚的文物交流
——以宫廷文物的观看.场所.流通为例
冢本麿充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副教授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明年即将出版的博士论文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对于艺术鉴赏的概念是看图册,把图版进行比较,研究艺术家可能受到的风格影响。我认为我们看待古代艺术的时候,不应该以这样的所谓“近代艺术”式的观看方式。风格分析当然很重要,是做艺术史的基础。不过更重要的是制作作品时的时代文化脉络,也就是在哪里制作,给谁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流通。
这次报告首先会说明一下三馆秘阁的主要活动、当时所制造的作品以及它的意义。北宋开国后,在开封建了很重要的收藏机构,即三馆秘阁。三馆秘阁除了收集文物之外,最重要的是把文物给大家一起观看。在北宋初期就有了皇帝和臣下一起观看收藏文物的活动,这被称为观书会。神宗朝以后,观书会的记录减少,曝书会的记录不断地增加。从秘阁拿来的古书画、古器物、祖宗御书等,通通要放在桌子上展示。这样的展示形式,对于宫廷艺术的制作会有影响。比如《清明上河图》就应该放在这样的宫廷文物展览的脉络之中来理解。它是徽宗为了给臣下或外国使节观看而制作的作品。上面已经描述三馆秘阁的作用和具体活动,那么下面的问题是它所产生的作品是如何流通到当时的亚洲。在观书会上所展示的东西中,明确是有国外的作品的。辽圣宗向宋仁宗赠送了千角鹿的绘画,而宋仁宗将自己所写的飞白书作为回礼。在此我们能知道,三馆秘阁在东亚文物交流的脉络中具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互相展示自己的象征,并交换文物。
讨论了三馆秘阁与同时期各个地区的关系后,将看看三馆秘阁消失了以后文物的命运。我将以三件文物为例,这三件作品,宋代时都是属于皇帝的,下面要看它们流通于不同社会之后意义的变化。首先想要说明的是日本清凉寺释迦瑞像的意义变迁。传说这尊佛像是由日本和尚奝然从北宋开封的启圣禅院带回来的。在北宋初期,释迦瑞像对于皇室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但对于奝然来说,更重要的是佛像具有佛教史上的意义。第二个例子是郭熙的山水画。郭熙的山水应该是北宋绘画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但是他的山水画并没有传到日本去。过去的学者认为,这与日本人的喜好和品味有关。对日本人来讲,北宋的大观山水太崇高了。我觉得这样近代美术式的理解是错误的,应该考虑到当时郭熙山水具有的皇室山水的意义和功能。宋神宗曾把郭熙的山水赐给高丽,两国关系亲密,这跟当时的日本有明确的差异。应该说,有当时的文化流通限制的存在,才形成现在日本的审美观。最后看一下南宋孝宗皇帝的《太白名山碑》,现藏于京都的东福寺。《太白名山碑》是宋孝宗赐给太白山天童寺的御书。一个问题是,在记录上能发现宋代有好多皇帝御书和它的拓本的存在。可是奇怪的是目前一件拓本也没有留下来,而在东福寺却留下了许多拓本。这和三馆秘阁,就是宫廷的消失有关系。因宫廷消失了,皇帝御书拥有的意义也同时消失了。东福寺保存了皇帝御书与当时的禅院制度有关系。后来的东福寺僧人,可能把它放入禅宗墨迹的脉络中来重新理解。
最后以《早春图》的地位变化为例,想要说明各国有各国不同的艺术史。过去的艺术史讨论,太偏重于所谓本国“文化本体”的探索,比较无法评价到这种边缘地区或边缘物品的文化价值。这是国家主义兴起以来艺术史讨论的陷阱。我们不能一直拘泥于以国家跟国家来分的艺术史的问题了,应该要以“物”为中心,看一看各个地区的历史。从这个角度来看,三馆秘阁是很有意思的题材,是东亚文物交流的交汇口。不仅是制作者,而且流通者、接受者都可以参与到这一种跨“国家”的历史中。
 
(吴鸿斌  整理)
 

发布时间: 2018/12/05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