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摘要

1637年中英冲突:鸦片战争的前奏?

 1637年中英冲突:鸦片战争的前奏?

Nicholas D. Jackson  上海外国语大学历史与文学讲师

   1635年,葡萄牙决定与英国进行某种形式的联盟,并签署协议。当时荷兰在东方势力强大,是葡萄牙和英国的劲敌,给东方的伊比利亚人造成了严重的麻烦。荷兰人无法占领澳门,便于1622年,在台湾建立了殖民地。随后的几十年,荷兰人也威胁到了葡萄牙人的贸易。
 
   当时英王最信任的朝臣之一、爵士恩底弥翁·波特(Endymion Porter)有兴趣建立一个合资公司。这种投机行为,会有丰厚的收益,很容易引起财政短缺的英王室的兴趣。英王查尔斯一世批准该提议,伦敦最富有的金融家之一——爵士威廉·科腾(William Courteen)愿意为这项宏伟的商业行为提供资金和管理服务。作为东印度公司的对手,“科腾协会”成立后,获得特许与印度、中国和日本进行贸易。
 
   1636年,科腾船队从唐斯出发,目的地是中国和日本。科腾公司获得了皇室的大力支持与资助。1635年12月,查尔斯国王把所有的许可权和认证权都授予了船长韦德尔和大商人纳撒尼尔·芒迪尼。万一发生武装冲突,他们可以悬挂皇家的旗帜。
1637年7月初,英国人抵达澳门以南几海里之处,并派一支小分遣队向澳门的总司令送信。几天后,韦德尔被告知,澳门的葡萄牙当局无法向英国提供援助。英国人决定独自寻求与清政府贸易的机会。1637年8月8日,英国船队一路驶向珠江江口,并停靠在穿鼻岛。
 
   随后,韦德尔派出几支小分队寻求食物给养。当英国的一艘大型平底船经过阿娘鞋炮台时,遭到了明军的炮火袭击。英国船队予以回击,并挂起了皇家战旗,驶向阿娘鞋炮台。在英国舰队猛烈的攻击下,20名驻守的士兵在半小时内弃炮台而逃。船长韦德尔派100余名船员,乘坐小艇在沿岸各处登陆。登岸后,英军升起了英王查尔斯一世的旗帜。
 
   双方交流有障碍的问题持续数月之久,其间时有暴力冲突发生,由于双方无法展开大规模贸易,科腾船队最后被迫离去。当时负责英国在中国贸易的总警司——查尔斯·艾略特(Charles Elliot)和其他官员,可以不用请示英国政府而决策,同样,韦德尔和科腾舰队的领导人也无须向上级监事们咨询,也不用向国王查尔斯一世请示。
 
   两百年后,在鸦片战争的关键时期,清政府用总督琦善替代林则徐,而英国人察觉到琦善不会做出进一步妥协。穿鼻岛再一次成为英军展示其强盛国力的地点。1841年1月,在激战半个小时后,穿鼻岛的炮台被英军攻占,而相邻的阿娘鞋岛炮台,早在两个多世纪之前,便已遭受了英军的攻击。尽管这两个炮台上悬挂的旗帜不同,然而,前后发起两次不同进攻的英国人在性格上是否不同?鸦片战争所呈现的效果,本该出现在两百年前。而血腥的竞争才刚开始。1637年韦德尔船长攻击阿娘鞋炮台的行为,是否可以算作是第一次“炮舰外交”?

发布时间: 2015/11/19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