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摘要

上海天主教近代史(1840-1949)

 上海天主教近代史(1840-1949)

Elisa Giunipero (朱 丽)  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文哲学院研究员
 


 

  近代以来,尤其是1919至1949年间,中国天主教会面临了深刻的变化。1924年第一届中国教务会议在上海的召开以及1926年6名中国主教在教廷被祝圣是这些变化中的标志性事件,反映了中国教徒建立本土教会和摆脱传教士治理的努力。而天主教在很多城市所开办的大学和中小学校、出版机构以及慈善机构,在民国时期大大促进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从这一角度来看,作为个案的上海天主教会尤其值得深入阐发。

 

 

 

  在这段时期,中国籍天主教士和信徒的地位显著上升。但我们对于这些人物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和事迹。笔者目前的研究致力于勾勒中国天主教徒的主要贡献,这些人是这种时代变化的领导者。其中如马相伯、陆伯鸿、朱志尧、李问渔和徐宗泽等的传记已经显示他们对上海发展所做的贡献。

 

以陆伯鸿(1875-1937)为例,此人为中国天主教徒中的要人,他出身于一个显贵之家,其祖上自明末便是天主教徒。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得以接触上海华洋商界的顶级名流,此外,他也出入上海的政坛。事实证明,他的这些社会关系对于上海教会及其他事业的发展举足轻重。

 
 

  陆伯鸿建立了很多医院及慈善机构。由于他帮助穷人并利用自己的政经关系促进天主教发展。从1920年开始,教廷开始给予他奖励和表彰。1928年,中华公教进行会的章程制定完成并获得通过,陆伯鸿被选为会长。

 
 

  罗马传信部档案馆所藏的陆伯鸿档案中有开封宗座代牧写给他的一封信,此人于1936年4月陆伯鸿访问罗马期间担任翻译,并向教宗和传信部枢机表达了陆的请求。两任宗座代表刚恒毅(Mgr. Costantini)和蔡宁(Mgr. Zanin)与陆伯鸿的密切关系也值得一提,他们对于陆都怀有极大的敬意与感激。

 
 

  在日本入侵中国的初期,陆伯鸿的经济企业和慈善事业都遭受严重损失。由于担心其事业面临经济问题,他起初试图接受日伪政府的职务。不过,在接到投降主义的指责和暗杀威胁之后,陆决定退出该委员会。他还婉拒了来自亲友的离开上海之建议。1937年12月30日,他被暗杀。

 
  资料方面,研究民国时期上海天主教最主要的一手史料无疑是来自罗马梵蒂冈档案馆,尤其是罗马传信部档案馆。这些数据可以查阅至1939年,关于中国的档案内容非常广泛,而上海天主教的档案藏于一个单独的区域。上海教区档案馆的部分资料在1949年上海解放时被耶稣会士销毁,另外一部分藏于法国耶稣会档案馆(因为上海教区由法国耶稣会士管理)。上海其他机构及所藏文献还包括:上海市档案馆,藏有民国时期天主教会的一些档案;徐家汇藏书楼, 藏有民国时期各种相关英文和法文报刊;上海图书馆,藏有各种相关中文报刊。(王皓 摘译)

发布时间: 2015/11/19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