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摘要

汉代画像石墓起源问题的再思考: 兼论汉代中西交流

 汉代画像石墓起源问题的再思考:

兼论汉代中西交流

李晨  牛津大学考古学院博士候选人、文史研究院访问学者

 

“汉代画像石墓”指的是由石板建造、或者小砖与石板组合建造的多室墓。这些石板上多数刻有浮雕画像,被称为“画像石”。画像石墓兴起于西汉中晚期,在东汉中晚期发展到顶峰,在东汉末年随着汉帝国的衰亡而式微。它的起源与发展是很多学者都感兴趣的问题。长期以来,汉代画像石被学界认为是中国本土的艺术形式。近年有学者开始研究画像石艺术中的外来题材,但事实上画像石墓中所体现的中西交流之深度与广度远不止于此,画像石墓的起源与发展跟中外交流密切相关。

画像石墓是汉代新出现的一种墓葬形式,与中国传统的竖穴木椁墓有本质的不同。笔者认为,横穴石室墓很可能是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首先,在中原地区,汉代之前并没有使用横穴石室墓或大型石雕的历史。其次,在中西亚和地中海文化圈,石雕与石墓的出现比中国至少早了数百年,石作技术水平也比中国高得多。再次,中国与中西亚有持续的文化交往,连接两者的交通路线从公元前三千年起就已经存在,并持续到今天。

江苏徐州白集东汉画像石墓内部空间

中国最早的横穴石室墓是西汉时期的诸侯王崖墓。而在伊朗,崖墓开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即阿契美尼德王朝初期。波斯崖墓多位于古城波斯波利斯附近的悬崖之上,墓室包括前厅、后室、石棺槽等。西汉诸侯王崖墓不仅有与之类似的结构,墓内的很多随葬品也体现出波斯影响,如博山炉、凸瓣纹银盒等。这些物品的外观表现出异域风格,但都是在中国制造,这显示了西汉诸侯王对波斯风格的有意接纳。因此,西汉崖墓的建造理念可能借鉴自波斯崖墓。

建造横穴崖墓的理念传入中国,不仅促使诸侯王们建造他们的地下宫殿,也为汉代全新墓制的产生提供了动力,使得石室墓由上而下开始流行。崖墓的建造费工费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石匠群体的产生。到了东汉时期,石作技术发展得较为成熟,但诸侯王们却不再负担得起大型崖墓。因此,规模相对较小的画像石墓以西汉崖墓为原型发展起来,受到王侯及中下层民众的青睐。

西域开通之后,中西交通日益频繁,外来文化逐渐进入汉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画像石墓受崖墓影响而产生之后,并非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发展,而是持续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因此画像石墓中常有域外元素,主要体现在地下建筑结构、地面附属石雕及石刻画像题材等方面。这些外来因素逐渐融入中国传统,并被赋予中国式的功能和含义。汉代画像石墓其实是混合了中外多种观念与技术的产物。


发布时间: 2015/11/18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