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朱镂彩中的历史迷踪:
从嘉靖剔彩器《货郎图》看明代宫廷《货郎图》源流的一些问题
邵彦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明代宫廷绘画中有一些奇特的《货郎图》,主要收藏在日本和欧美。这些画都是工笔重彩的绢本大立轴,原来可能是屏风。它们细节丰富,但构图和内容近似,采取了相近的程式,产生时间可能也较集中。以日本所藏吕文英(约1445-1510后,成化后期至正德前期宫廷画家)作《四季货郎图》为基准,可以判断这类《货郎图》大多出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一些传世的“宋人”、“苏汉臣”作《货郎图》也实为明代宫廷作品,另一些则可辨析为明代民间作品或清人仿作。
虽然不能判断嘉靖朝绘制了哪些《货郎图》,但已发现三件带有“大明嘉靖年制”款的剔彩雕漆工艺品以《货郎图》为主体装饰,都是利用宫廷绘画《货郎图》改造而成,不少元素与吕文英《四季货郎图》近似,并且也呈现出季节组合特点。
明宫货郎担的图像最早见于《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画风简朴写实,但画中的货郎担一一见于以后的程式化《货郎图》,可知宫中实有其物。元宵货郎戏是从南宋临安流传下来的一种节俗表演。南宋李嵩《货郎图》所画的虽然不是货郎戏,却很可能受到这种节俗表演的启示。
明代宫廷曾经使用画有货郎担的屏风,对宫中皇子进行博物和生活经验的教育。不过,四季组合表明它们的陈设已不限于元宵,而且明宫《货郎图》中显然融合了元宵节以外的节俗元素,如传自两宋七夕的“荷叶孩儿”即“摩睺罗”风俗,在宋代,这种外来风俗经过演变,已经具备了中国人所需要的求子功能。
以《货郎图》为主体装饰的剔彩漆器
在三件剔彩器中的一件大捧盒上,“摩睺罗”与更为直白的“莲生贵子”图像反复出现,明确传达着子嗣祈愿。仔细观察这些《货郎图》,它们更应该被称为《货郎婴戏图》,画面上人物众多,都是货郎与一定数量孩童的组合,孩童一律为男童,看似自由嬉戏,实际上经过精心设计,秩序井然,颇具仪式感。
再看集中产生这些《货郎图》的明中期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四帝都在二十岁以前即位,子嗣都不丰或凋零,孝宗仅有一子即武宗,武宗无子,堂弟入继大统为世宗。世宗因大礼议与朝臣发生激烈冲突,他自己的子嗣问题也成了大礼议成果能否保住的关键。嘉靖官窑瓷器上就常用婴戏图表达求子愿望,在雕漆上用《货郎婴戏图》表达了同样的愿望。
明宫《货郎图》采用了李嵩《货郎图》的题材以及货郎与儿童组合的方式,并将儿童的性别、数量、行为方式加以改造和定型,从苏汉臣《秋庭婴戏图》和《冬景婴戏图》中则吸收了画风的基本面貌、构图上的程式化元素、季节屏风组合样式,也承载和强化了婴戏图中的求子祈愿。明代宫廷画家将两种宋画资源融于一炉,形成了风格华丽高贵、突出求子功能的《货郎婴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