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摘要

“由东极抵交南”:十七世纪滞日朝鲜人赵完璧的安南之行

 由东极抵交南:十七世纪滞日朝鲜人赵完璧的安南之行

王鑫磊  文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1597年,一个叫赵完璧的朝鲜士人在丁酉倭乱中被俘往日本,其后跟随日本商船三次航海前往安南,目睹了当时安南的各种情况,1607年,赵完璧跟随朝鲜通信使返回国内,并向其身边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见闻,这些见闻被李晬光等朝鲜学者记录下来,并随文集流传后世。针对赵完璧事件,韩国和日本有大量从不同角度展开的研究,而中国方面则几乎看不到。

  赵完璧作为战争俘虏被带到日本,最初以奴仆身份生活,后来因为他懂得汉字而被朱印船商人角仓了以雇佣,登船前往安南、吕宋等地。在他的经历叙述中,提到了诸如当时日本—安南海上航线、航海技术和海上见闻,而其中关于“悬锤粘取海底沙土以色辨位”的航海技术以及“海上遇龙”的离奇经历都颇有趣味。在他有关安南的叙述中,则提到了他与安南文理侯郑剿等士人的交流,并由此得知“朝鲜人李芝峰诗流行安南”的情况,同时大量提及安南的国情、风俗和物产等信息,比如国分为二、实行科举、赤脚跣行、人多长寿、妇人行商、盛产棉桑、多产胡椒等等。此外,除了有关安南的记载外,相关文献中还传递出一些关于日本、琉球和吕宋的信息。
 
  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从赵完璧事件中看到的都是朝鲜、日本和安南的问题,但我认为其中还有不少中国因素。首先是日本朱印船产自中国、驾船者为中国浙江人的记载,反映出当时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对亚洲海上交通的影响。其次,“李芝峰诗流行安南”事件所涉及的李晬光与冯克宽的诗文交流,反映的是朝鲜与安南使臣通过朝天或燕行使行活动,在中国会面并进行交流的情况。而两国以中国为媒介展开的远不止文学交流,也通过这个渠道进行其他各方面信息的频繁交换。再者,赵完璧之所以被雇佣登船,是因为他识得汉字,而李晬光的诗流行安南,是因为安南人也用汉字、习汉文、喜汉诗。李晬光诗云“休道衣冠殊制度,却将文字共诗书”,冯克宽对以“彼此虽殊山海域,渊源同一圣贤书”,两人诗句都是对“书同文”现象的极佳阐发。综上,不管是从航海技术的角度、政治文化交流中介的角度,还是汉字汉文使用的角度,在赵完璧事件中没有直接出现的中国,事实上是一个“不在场的在场者”。
 
  总的来说,发生在十七世纪初的赵完璧事件,虽然是一个极个别的案例,但却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宏大画面,其中有朝鲜半岛、有安南、有日本、有琉球、有吕宋,还有“不在场的在场者”中国。从中不仅可以发现处于亚洲的诸多国家地区之间通过海洋媒介而建立起来的种种联系,还可以把诸如壬辰倭乱、朝天使行、通信使活动、朱印船贸易等历史情境勾连起来。类似这样的事件,无论是从国别史还是从国与国关系史的视角去研究,都难免挂一漏万,必须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野去考察,而诸如海域史或者亚洲史的视野或许更加合适,这就是这个事件的研究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

发布时间: 2015/11/03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