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摘要

追求精神的自由:从《教师日记》读丰子恺

追求精神的自由从《教师日记》读丰子恺

大野公贺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特任副教授 

  抗战期间,沦陷区的知识分子纷纷逃难至大后方,以随笔与漫画创作闻名于上海文坛的丰子恺(1898-1975)亦在其中。丰子恺自1933年于故乡浙江省石门湾定居之后,即以当地为其生活据点,1937年11月日军攻陷上海,其攻势波及浙江,丰子恺也不得不一家十多口,扶老携小地迈上了逃难之路。

  关于逃难时期的生活情况,丰子恺不时以随笔形式发表于诸杂志。特别是1944年出版的《教师日记》(重庆·万光书局)记录尤为详尽,其内容为1938年10月24日至1939年6月24日,丰子恺任教于桂林师范学校及浙江大学时的日记。其中至1939年3月27日为止的部分,也即相当于上述第二期桂林时代的日记,曾以一到二周为一段,刊登在一年后的《宇宙风·乙刊》中。
 
  《教师日记》所涵括的时期虽不到一年,但却详实记录了当时丰子恺对战争、宗教的见解,以及丰子恺所受到的批判。丰子恺主张即使在抗战的颠沛流离之际,仍须护心、以艺术超脱现实的局限,从而使自身超脱于现实之上。但这样的看法在当时很难为一般人所接受,从而引起上海一帮“小文人”以及曹聚仁等人的攻击。丰子恺的观点可以归结为:无需拘泥于眼前的现实或琐事,应以全盘而广阔的观点看待世事。这一观点不仅在丰子恺对抗战和艺术的论述中可以得到佐证,同时也反映在他的宗教观中。
抗战初期,丰子恺在马一浮的影响下确立了他的护心思想。丰子恺基于其护心思想,在颠沛流离之中仍守护着爱好自然与美之心境,坚持“能用作画一般的心理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的立场。这些丰子恺特有的姿态和艺术观,在《教师日记》中俯拾皆是。丰子恺被广西特有的朴素自然的民俗工艺品深深打动,为广西风景而心醉。在日记执笔之时,丰子恺已知这些爱好自然与美的文字将于《宇宙风》面世。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于这些文字将引起的反响和后果,丰子恺应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但丰子恺仍根据自己的信念而写作,正如他在日记中所说:“吾等要自立不屈不挠精神,以为国民表率。此亦一种教育,此亦一种抗战。”(丰子恺《教师日记》1938年12月9日)通过这部日记,丰子恺以身为例,向世人呈现出了一种可能性——在战争中爱好美和艺术、守护心神的可能性。
 
  文革时期,丰子恺被禁止从事漫画与随笔的创作和发表。然而除文革初期外,丰子恺从未被任何压力压倒过,相反却能以冷静客观的态度面对文革的剧变。在无休无止的批判和攻击中,丰子恺不顾危险暗地里创作了包括《护生画集》第六集在内的许多作品。也许正是丰子恺——在抗战的颠沛之中护守心境,追求艺术境界与精神自由,从而确立了独特的护心思想的丰子恺——才能冷静而泰然地度过波涛汹涌的文革时期。

发布时间: 2015/11/03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