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摘要

江户琴学的日本化

 江户琴学的日本化 

杨元铮  香港大学音乐系研究员

 

三百三十五年前的秋季,曹洞禅师东皋心越携琴蹈海,东渡日本。从此中国古琴音乐第二次传播东瀛。高罗佩、岸边成雄等对江户琴学都作过考察,导夫先路,成绩斐然。惟均侧重于东皋一系所谓内传琴家谱系的构造,对江户琴学如何实现日本化的问题,则语焉不详。其中高罗佩更抄袭新乐闲叟的笔记,企图用内、外传的分野来解释整个江户琴乐的演化,研之弥深,去真愈远。

纵观日本江户时代积累下来的琴学文献,我认为大体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中日图书贸易的产物。这些琴乐谱录仅在江户汉籍收藏中聊备一格,在德川幕府锁国的情况下,没有中国琴家指授,未能为日本琴人广泛传习。此类琴谱虽然不乏中土罕传的旧槧名刻,如佐伯藩毛利高标旧藏明永乐宁藩刻本《神奇秘谱》、明嘉靖严鹄刻本《清湖琴谱》等,但对江户琴学的影响可谓微乎其微。

第二类是东皋心越传授的中国琴曲,其中绝大部分是琴歌。由于明清以来中国琴家尊崇器乐大操,轻视亦弹亦唱的琴歌,所以过去琴史研究对东皋的评价近乎于琴学中的小乘。随着祗园寺藏东皋自笔琴谱的发现和研究,我们逐步认识到东皋心越本人的琴学修养决不局限于此。以琴歌授人,很大程度上是东皋审时度势的方便法门,因为相对纯器乐的吟揉绰注而言,江户崇华者对琴歌唐诗宋词吟唱的兴味更加浓厚。东皋这一系传谱总计六十余曲。

第三类是日本琴人自创的琴曲。比如田安德川家旧藏《乐曲琴谱》、《雅乐琴谱》稿本,浦上玉堂撰著的《玉堂藏书琴谱》、《玉堂琴谱后集》,山县大弍的《琴学发挥》,橘南谿的《琴学杂志》等。这类琴曲的数量,据我不完整的统计,接近两百曲,数量上远远超过东皋传谱,是揭示日本琴学转变不可忽视的重要素材。

此类琴曲正产生于东皋琴乐风靡日本之际,与江户思想家荻生徂徕撰写的《琴学大意抄》等一系列攻击东皋琴学的专著关系重大,是随后幕府组织乐家,由将军吉宗的次子田安宗武领衔,用古琴演奏日本雅乐的直接或间接产物。

徂徕的琴论从十八世纪初叶撰成起至今仅以钞本形式流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印行的两套《荻生徂徕全集》——无论是今中寛司、奈良本辰也合編的河出书房新社版,还是吉川幸次郎、丸山真男监修的美铃书房版——至今也还没有收入徂徕的琴论。

徂徕为什么要批判中国琴学?幕府又为什么要用古琴演奏雅乐?中国的琴学是如何在江户时代日本化的?虽然在丸山真男之后,徂徕学成为战后日本的显学,但迄今为止却很少有学者对他晚年的乐论,尤其是与江户琴乐演变关系重大的琴学论著,给予充分重视,更遑论将他对先王之道的阐释,对同时代学者的攻讦,对以宋学的挞伐等问题联系起来进行会通。本講依据对日本公私收藏江户琴学稿钞本的广泛考察和研究,從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角度嘗試探討了上述問題。


发布时间: 2015/10/28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