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摘要

古代越南的中国认识

贺圣达

云南社科院研究员、云南省政府参事


目前,国内对中越关系史已经有了许多研究,我主要简述越南古代历史和中越关系史,尤其侧重于介绍中越史学界存在争议的一些问题。

粗略地说,秦王朝在岭南设郡县以前是越南历史的第一个阶段。关于这段历史的争议比较大,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根据中国史籍(特别是唐以前史籍)的记载,越北地区直至受秦王朝控制时任由雒将统治,中国史家认为这些雒将只是部落酋长,此时的越南最多是处于军事民主制时期。然而有些史籍记载了雒王或雄王的传说,越方由此认为雄王在秦汉以前两千多年就开始了统治。另一问题是,越方认为越南是这一地区以铜鼓为代表的青铜文明的发源地,越南铜鼓有一支北上到了云南、广西。但是,根据云南考古学者的看法,最原始的铜鼓出现在云南大理、楚雄一带。

秦以后,越南进入了归属中国的时期。秦汉之际,赵佗虽然自称南越王,但很快臣属于汉朝,只是一个地方政权而已。秦汉至唐末,中原文化的引入促进了越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相应地当地统治阶层的独立意识也浓厚起来,因此发生了规模不等的地方首领反抗中原王朝的起事。例如著名的东汉“二征起事”和梁武帝时期李贲的起事。一般认为,越南独立始自于公元968年丁部领成立越南丁朝,脱离中原王朝,越南历史称之为“丁先皇”。  

公元1164年,宋孝宗封当时的越南李朝国王为安南郡王,越南的独立正式得到中原王朝的承认。独立之后,越南人的“大越意识”不断增强,在历史书写中自称为“大越”、“大南”,甚至把中国称为“吴”。值得注意的是,此后的越南对中华文化的吸取逐渐加强。尽管黎朝已经设立了文庙,但是佛教在文化上占有主导地位,当时佛儒道三教都是开科取士的。一直到陈朝后期,儒佛地位才发生转变,士大夫阶层接受了儒家学说而提出攘佛的主张。公元1407至1428年间,明朝重新将越南纳入版图,在越南地区直接推行儒家制度,刊布《四书》、《五经》,广泛设立学校和文庙以输入程朱理学。个人认为,越南真正大规模输入和全面推行中原儒学是在明朝统治期间开始的。以后,黎朝沿袭了明朝遗留下来的考察《四书》为主的科举制度,又颁布了许多通俗化的儒家条例以求教化民众。

古代越南对中国的心态是复杂的。总体上,他们承认中国的宗主国地位,在文化制度上承袭中国。同时,士大夫中又滋长起越族意识,一旦越南过分倾向中国就会激起他们的不满。越族意识产生的原因很多,根本上还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对儒家文化的全面接收仅限于上层,广大的下层还是大量保留了本土的文化和风俗。自秦汉之后再无大规模中原移民进入越南,当地居民独立发展为一个拥有自身风俗习惯的民族。个人以为,语言差异是阻碍中越双方交流同化的根本因素。此外,越南历代都与中原王朝发生了战争,遗留下的历史记忆也是一个因素。


2009-12-31






发布时间: 2009/12/31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