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摘要

贤首大师法藏及其时代背景: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唐代华严思想的形成

中西俊英

日本东京大学博士生、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


中国华严宗是以印度大乘佛教经典《华严经》为思想基础,成立于初唐的佛教宗派。本次报告主要考察中国华严宗思想的形成,特别是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考察其形成和变迁。报告的内容主要是:第一、日本华严思想的研究史及其问题;第二、“华严宗”概念出现的最早时间;第三、贤首法藏时代的思想状况;第四、法藏华严思想的形成和变迁。

第一部分回顾日本华严思想的研究史,提出存在的问题。即,日本僧人凝然(1240—1321)把法藏、澄观和其他朝鲜僧人的思想结合了起来,而日本华严思想的研究受到凝然很大的影响。另外,介绍了与华严思想有关的思想——地论宗和禅宗——的最新研究。

第二部分以日本和中国的文献为线索进行考察,提出在宗密(780—841)时代我们可以看到跟现在一样的华严宗系谱——五祖说。

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法藏活跃的时代(从太宗到玄宗约一百多年间)的情况,然后指出思想的范式。我认为,玄奘带着当时最前沿的唯识典籍回到中国,影响了中国佛教思想的传统,佛教思想界被打乱了,以致这个时代僧人的问题意识成为“如何超越玄奘的唯识思想”和“如何再构筑中国佛教的传统”。

第四部分分析法藏华严思想中的一部分,具体而言,法藏在“五性各别说”这一问题上的看法、法藏提出判教理论的意图以及在“事事无碍”思想形成过程中《大乘起信论》和禅思想等所起到的影响。另外,根据我目前为止的研究,考察著作权尚不明确的华严观法文献——《华严五教止观》,指出当时禅宗(北宗)在这一文献中产生的影响,即这一文献的根本问题意识与禅宗一样,也就是指如何掌握自己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但法藏并没有这一问题意识。

法藏活跃的时代属于唐代最稳定的政治时期,正因为其稳定,各种各样的思想才得以互相交流。为了探究这一时代的思想状况,我认为不但需要涉猎各方面的文献,而且需要广阔的视野,才能从多个角度解明唐代佛教思想史。


2010-12-31




发布时间: 2010/12/31

返回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