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系列
摘要
摘要
- 小川隆:关于日本的禅宗研究( 2015/11/04 )
- 杨晓能:考古发现的图像(绘画)及其功能和性质( 2015/09/28 )
- 李 零:马王堆汉墓发掘的历史意义( 2015/09/28 )
- 李孝悌:近代上海的京剧改革( 2015/09/25 )
- 钟鸣旦: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的中国史与纪年著作 及其所参考的中国文献( 2015/09/24 )
- 大木康:清代举子之旅——从广东到北京( 2015/09/24 )
- 史景迁、郑培凯:在西方书写中国历史( 2015/09/24 )
- 柯马丁:《尚书》里的“誓”( 2015/09/24 )
- 田海(Barend ter Haar):中国的女巫在哪里?( 2014/05/06 )
- 罗柏松(James Robson):“疯狂”的佛教史——从佛教寺院到精神病院( 2014/05/06 )
- 夫马进:燕行后的朝鲜洪大容与《医山问答》的诞生( 2014/05/06 )
- 陶德民:王羲之的仆人、熊希龄的顾问——1913年内藤湖南对中国的文化认同与政治介...( 2014/05/06 )
- 郑培凯:南戏四大声腔与花部乱弹( 2014/05/06 )
- David Porter:对“比较”的再思考:以近代早期中英讽刺文学为中心( 2013/09/06 )
- 欧立德(Mark C. Elliott):作为“帝国”的传统中国( 2013/09/06 )
- 欧立德(Mark C. Elliott):新清史研究的影响与回应( 2013/09/06 )